落寞山家,忙如火急。
趁晴刈茆,带霜收橘。
山僧冷地思量,尽把家私狼籍。
日日日东上,日日日西没。
诗句解析:
- 「落寞山家」 - 描述一个偏远且寂寞的山居生活,给人一种孤独感。
- 「忙如火急」 - 形容山居生活忙碌且紧迫,如同火烧一般急切。
- 「趁晴刈茆」 - 趁着晴天去割草。茆是一种植物,通常在春天割下来用于做食物等。
- 「带霜收橘」 - 在霜降时节收获橘子,意味着这个季节非常适宜收获。
- 「山僧冷地思量」 - 山中的僧人在寒冷的地方进行思考或者冥想。
- 「尽把家私狼籍」 - 形容家中的一切东西都散乱无序。
- 「日日日东上」 - 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活动(比如早晨起床、工作等)。
- 「日日日西没」 - 每天的活动都在日落时结束,强调生活的规律性和重复性。
译文:
在偏远的山中,我过着忙碌而紧迫的生活,
趁着晴朗的日子去砍伐野草,带着秋天的霜气收割柑橘。
我在寒冷的环境中沉思冥想,将所有的物品都打乱了。
每一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动作,从东方升起直到太阳落下。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山居僧侣的日常生活。诗中的“落寞山家”,表现了一种远离尘世纷扰的宁静和孤寂;“忙如火急”则形象地表达了山居生活的紧迫与繁忙。诗中提到“趁晴刈茆”,“带霜收橘”,反映了山居生活中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以及对节气变换的敏感。
诗人在山中生活的场景中表现出的是一种深深的思索与冥想,“山僧冷地思量”,这种寂静的思考可能与他对佛法的领悟或者对人生意义的探索有关。“尽把家私狼籍”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简单和朴素,没有过多的物质欲望,只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诗的最后一句“日日日东上,日日日西没”则是对整个生活节奏的高度概括,无论是朝霞还是夕阳,无论日出还是日落,一天天重复着相同的过程。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许也隐喻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的体悟和对于修行过程中时间的感知。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简朴,以及其中蕴含的生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