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地厚,水阔山遥。
古今常理,何用忉忉。
衲僧家,脚跟下一段光明,十日并照,明察秋毫。
不拣侯门射策,何须华顶降魔。
孤迥迥,冷萧萧,无端翻黑月,魑魅哭连宵。
解析:
诗句解读:
- 天高地厚,水阔山遥:这两句表达了自然界广阔无垠、高远辽阔的景象。”天高地厚”强调空间的无限和深远,而”水阔山遥”则描绘出自然景观的壮阔和遥远。
- 古今常理,何用忉忉:这里指出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道理都是相通的,没有必要过分担忧。”古今常理”指的是普遍适用的道理或法则,”何用忉忉”则是说不需要过于忧虑或紧张。
- 衲僧家,脚跟下一段光明:这里的“衲”,通常是指僧侣或者僧人。”脚跟下一片光明”比喻为内心或修行中找到了方向或者启示,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 十日并照,明察秋毫:这句诗描述了一种持续的明亮状态或智慧的状态,能够洞察一切细节。”十日并照”可能象征持续不断的光照或智慧,”明察秋毫”则形容了这种洞察力之强,连最微小的细节都能看到。
- 不拣侯门射策,何须华顶降魔:这句话反映了超脱世俗名利的态度。”侯门射策”指的是在富贵人家中寻找机会或策略,”华顶降魔”则是佛教中的修行,旨在消除内心的贪欲和恶魔。通过这两个比喻,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 孤迥迥,冷萧萧,无端翻黑月,魑魅哭连宵:这里通过声音的拟人化描绘出夜晚的氛围。”孤迥迥”和”冷萧萧”传达了夜晚寂静而冷清的感觉,”无端翻黑月”可能是形容月亮突然变暗,或者是某种不祥的迹象。最后一句”魑魅哭连宵”则是将妖怪或恶势力比作哭泣的鬼魅,形象地表达了一种不安或恐怖的氛围。
译文输出:
天高地厚,水阔山遥。
古今常理,何用忉忉。
衲僧家,脚跟下一段光明,十日并照。
不拣侯门射策,何须华顶降魔。
孤迥迥,冷萧萧,无端翻黑月,魑魅哭连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通常用于佛教或禅宗诗歌中,用以表达禅意或哲理。此诗主要探讨了时间和空间的意义,以及如何超越世俗的纷扰,达到一种内在的平和与清明。
首句“天高地厚,水阔山遥”通过对比天、地的高度和水的广度,展现了自然界的宽广和深邃。接着以“古今常理,何用忉忉”来表达时间的流转和万物的变化虽然频繁,但总有其不变的真理,无需过度忧虑。
接下来几句进一步展开主题,“衲僧家,脚跟下一段光明”暗示在修行或禅宗生活中找到的指导和启示。而“十日并照”象征着连续的智慧和启示,而“明察秋毫”则展示了对细节的敏锐洞察能力。
最后几句则通过夜晚的景象来加深对超然物外、心无旁骛的理解。“孤迥迥,冷萧萧,无端翻黑月,魑魅哭连宵”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寒冷和孤独,还隐含着对未知恐惧或黑暗力量的隐喻。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内心世界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内在平静与智慧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