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瞿昙灭度。
足示双趺,胸摩卐字。
山愁惨莫云,花泪啼红雨。
去年一次,今年一次,明年一次。
辄莫明年更明年百千年,年年一次。
狼籍涅槃心,此恨凭谁诉。
赖有粼皴拄杖子,牢记取。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表达了作者对瞿昙灭度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二月十五,瞿昙灭度。
- 这句话意味着在每年的2月15日,瞿昙(梵文名Vairocana)这位佛祖将会涅槃,也就是去世。这里的“灭度”是佛教中对于死亡的一个术语,表示释迦牟尼佛从人间世界回到天界,结束了他的生命历程。
- 足示双趺,胸摩卐字。
- “双趺”(两个座位或双腿交叉)在这里可能是一种象征,表示佛祖的两脚并拢,象征着他的平静和安详。而“胸摩卐字”则是指佛陀的胸口上有一个卍字符号,这个符号在印度文化中代表着佛法的精髓,也是佛教的标志。
- 山愁惨莫云,花泪啼红雨。
- “山愁惨”形容山的颜色阴沉,好像充满了悲伤的情绪。这里的“莫云”可以理解为“没有人能带走”,意味着即使是最坚强的人也无法抹去这悲伤的色彩。而“花泪啼红雨”则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花朵仿佛在哭泣,而红色的雨滴则像是花朵的泪水。
- 去年一次,今年一次,明年一次。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循环往复的悲哀,即每年都有同样的事情发生(可能指的是某位亲人去世),这种重复性让人感到无法逃脱的命运之痛。
- 辄莫明年更明年百千年,年年一次。
- “辄莫”意为总是这样,“明年更明年百千年”则表示时间的流逝,每一年都像是一个循环,没有尽头。这里强调了生命的无常和无尽的悲哀。
- 狼籍涅槃心,此恨凭谁诉。
- “狼籍涅槃心”形容内心的混乱不堪,就像被火烧过一样。而“此恨凭谁诉”则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不知道向谁倾诉自己的痛苦和悲哀。
- 赖有粼皴拄杖子,牢记取。
- “粼皴”可能是指皱纹或者斑点,而“拄杖子”则是指拄杖,这是一种用于辅助行走的工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生活充满了痛苦和困难,但是只要记住这些经历,就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生死轮回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对佛教中的一些概念和象征的使用,传达了对于人生苦难的感慨和对于解脱之道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