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住不知名,千圣亦不识,无端平地生荆棘。
兄呼弟应,与世同波,笑独醒人死汨罗。
恁么也好,不恁么也好。
手拍阑干唱竹枝,哩哩啰,天涯望远无人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偈颂一百零四首》中的第九十四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共住不知名,千圣亦不识,无端平地生荆棘。
注释:我们一起生活却并不相识,即使是圣人也不知道我们的存在,就像平地上突然长出了荆棘一样。
赏析:这里的“共住”和“不知名”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和陌生,即使共同生活在一起,也可能彼此不认识。而“千圣”则是指古代的圣人或智者,他们的智慧和知识可能无法理解这种关系。最后一句“无端平地生荆棘”比喻了这种情况的突然和不可预知性,就像荆棘在平坦的地面上突然出现一样让人措手不及。
兄呼弟应,与世同波,笑独醒人死汨罗。
注释:哥哥叫弟弟答应,与世人一起随波逐流,嘲笑那些独自清醒的人却死于汨罗江。
赏析:这句诗描述了一种社会现象,人们在社会中为了生存而相互呼应,与其他人一起随波逐流,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那些敢于坚持原则、保持清醒的人,往往因为过于坚持真理而遭受不幸,最终死在汨罗江边。这里的“笑独醒人”意味着嘲笑那些坚持自己信念、不为世俗所动的人。
恁么也好,不恁么也好。
注释:这样也好,那样也好。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一种矛盾的态度,即对于某种生活方式或态度的选择并没有好坏之分,都是个人的选择。这是一种宽容和接受多样性的态度,也是一种对自我和他人选择的尊重。
手拍阑干唱竹枝,哩哩啰,天涯望远无人到。
注释:用手拍打栏杆,唱着竹枝词,虽然遥远却无人到达。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孤独而又坚韧的生活状态。通过“手拍阑干”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和执着。而“唱竹枝”则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最后的“哩哩啰”可能是模仿方言或者地方特色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整句诗传达了一种既孤独又充满希望的情感,尽管面临遥远的距离和无法到达的困境,但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