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剑门关,未死先辞世。
书偈自涂糊,白把骊珠碎。
口款细供通,自首原其罪。
木人歌舞石人悲。
声遏行云,雁序分,影落千峰外。

【注释】

偈颂:梵语“赞颂”。佛教中指佛经中的赞颂文。偈,梵语“伽陀”的译音,意译为歌、赞颂等。

其四十九:这首诗的第四十九句。

打破剑门关:形容英勇杀敌。

未死先辞世:指在战斗中牺牲了。

书偈自涂糊:意思是写诗,把诗句涂掉,表示不再写下去了。

白把骊珠碎:意思是白白地失去了宝贵的珍珠(比喻珍贵的人才)。

口款细供通:意思是言辞恳切,供认罪行。

木人歌舞石人悲:意思是木头的人儿在欢歌舞蹈,石头的人儿则在悲伤哭泣。

声遏行云:形容歌声高亢,直上高空,连浮动的云彩也止不住。

雁序分:意思是像大雁一样有序排列。

影落千峰外:意思是身影映照在千座山峰之外。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战争残酷的诗。诗人在战场上目睹许多战士壮烈牺牲,深感痛惜,于是写下这首偈颂,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打破剑门关”,直接点明了战斗的惨烈和残酷性。剑门关,是古时蜀道上的一道险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在这里却成为了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地方。这里的“破”字,既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激烈程度,又暗含了诗人对这种无谓牺牲的惋惜。

次句“未死先辞世”,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还未来得及战斗就已牺牲的英雄们的哀悼之情。这里的“辞世”二字,不仅指死亡,更是指一种壮烈的人生态度,即为了更大的利益和信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生状态。

接下来两句“书偈自涂糊,白把骊珠碎”,则是通过写诗人自己的行为来进一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厌恶。这里的“书偈”,指的是写诗,而诗中的内容却是关于战争的反思和批判。诗人用“自涂糊”来形容自己写诗时的心境,既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而“白把骊珠碎”则形象地比喻了诗人失去宝贵人才的痛苦,也反映了他对战争破坏性的深刻认识。

最后几句“口款细供通,自首原其罪。木人歌舞石人悲。声遏行云,雁序分,影落千峰外。”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描绘战场的残酷景象。这里的“口款细供通”,指的是言辞恳切,供认罪行。而“木人歌舞石人悲”,则描绘出了一幅木人儿在欢快地歌舞,而石头的人儿却在悲痛哭泣的画面。这里的“声遏行云,雁序分”则是对前面“声遏行云”的进一步补充,意味着声音之大,甚至能够使行云止步,可见其气势之磅礴。而“影落千峰外”则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战士们的身影投射在千座山峰之外的情景。整首偈颂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和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充满紧张和悲壮氛围的战场画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