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瞿昙灭度。
山鸟悲春,山花泣雨。
尽大地人,有屈无伸处。
独有瑞岩拄杖子,铁作心肠浑不顾。
唱太平歌,欢声满路。
因甚如此,歼厥渠魁,澄清寰宇。

诗句释义

  1. 二月十五,瞿昙灭度:这是对佛陀(释迦牟尼)去世的日期的描述。瞿昙,是古印度对释迦牟尼的尊称,灭度则是佛教用语,意指涅槃或去世。
  2. 山鸟悲春,山花泣雨:春天到来时,山中的鸟儿也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发出哀鸣;而山上的花朵在春雨中落泪,形容了大自然在春日里的哀伤景象。
  3. 尽大地人,有屈无伸处:意味着世间所有的生灵,无论大小,都面临着无法伸展、无法反抗的命运或困境。
  4. 独有瑞岩拄杖子,铁作心肠浑不顾:瑞岩是佛教传说中的一种神物,象征着慈悲和智慧。这句诗说,只有瑞岩的杖子,其心肠像铁一样坚硬,不受外界影响。
  5. 唱太平歌,欢声满路:这里描绘的是人们庆祝太平盛世的场景,歌声和欢笑声充满了道路。
  6. 因甚如此,歼厥渠魁,澄清寰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疑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势,是谁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出现,又是如何清除了祸害,使得世界恢复了清明。

译文
二月十五日,佛陀(释迦牟尼)离开了这个世界。
山中的鸟儿因为春天的到来感到哀伤,山上的花朵在春雨中哭泣。
在这世界上,无论大小,人们都面临着无法改变的命运,就像大地上的万物一样。
只有瑞岩的神杖,它的心肠坚硬如铁,不关心世俗的纷扰。
人们唱起和平之歌,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道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呢?是谁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又是如何清除了祸害,让世界恢复了清明。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展现了佛教徒对于世界和平与安宁的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苦难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