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初机学道迷,万水千山觅见知。
明今辨古终难会,直说无心转更疑。
蒙师点出秦时镜,照见父母未生时。
如今觉了何所得,夜放乌鸡带雪飞。
诗句释义:
我昔初机学道迷:我过去在学习道教时,感到非常困惑。
万水千山觅见知:在茫茫的万水千山间寻找智慧。
明今辨古终难会:现在要分辨古代和现代的思想,仍然很难达到理解。
直说无心转更疑:直接说出的话,如果出自无心,反而使人更加疑惑。
蒙师点出秦时镜:我的导师指点着那面传说中的秦时的宝镜。
照见父母未生时:这面镜子能够照见父母尚未出生时的情景。
如今觉了何所得:现在明白了这面镜子的真正作用和意义。
夜放乌鸡带雪飞:夜晚放下黑乌鸦,带着雪花飞走。
译文: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人从初入道教的迷茫中,历经千年时光,终于认识到这面古镜的真正价值。诗人通过对“镜”的多次比喻,表达了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和追求。诗中的“万水千山”、“明今辨古”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探索和追寻的画面。而“蒙师点出秦时镜”,则象征了对古代智慧的继承和发扬。最后的“夜放乌鸡带雪飞”则寓意着在知识的光芒下,人们如同放飞的乌鸦,自由地翱翔在广阔的天空。
赏析:
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比喻,展示了作者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与领悟。首句“我昔初机学道迷”,反映了作者早年在道学上的迷茫和困惑。随后,“万水千山觅见知”表达了在漫长的求知路上,不断寻觅智慧的决心。然而,“明今辨古终难会”揭示了即使努力分辨古今,也难以完全理解古人的思想。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作者的困惑,也体现了对历史智慧的尊重和敬畏。
“依台月自吐”利用自然景象,隐喻智慧如同明亮的月光,虽然默默无闻,却能洞察一切。“但见人窥胆”则进一步强调了知识的珍贵性,即使是最微小的细节,也能成为识别真伪的关键。最后,“夜放乌鸡带雪飞”象征着知识的力量,能够在黑暗中引领方向,如同夜晚放飞的乌鸦,带着雪花飞翔。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学习历程的记录,也是对知识、智慧和真理的颂扬。《偈》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于学习和探索的不懈追求,以及对智慧价值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