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日东出,日日日西没。
人命在呼吸,百年轻倏忽。
蓦地得逢渠,掀翻生死窟。
放出辽天鹘,万重云一突。
日日夜出东方,日日西没西方。
人生在世短暂,百年如梦忽忽。
忽然遇到知己,翻过生死的牢笼。
放出辽天的大雁,冲破层层云层飞去。
日日日东出,日日日西没。
人命在呼吸,百年轻倏忽。
蓦地得逢渠,掀翻生死窟。
放出辽天鹘,万重云一突。
日日夜出东方,日日西没西方。
人生在世短暂,百年如梦忽忽。
忽然遇到知己,翻过生死的牢笼。
放出辽天的大雁,冲破层层云层飞去。
【注释】: 1. 阖国(全)人难挽——意指全国人民都难以挽留住他。阖国,即全国土,泛指全国;难挽,不能挽留住。 2. 西携只履归——意指他只能带一只鞋回去。西携,即向西携带,表示要回故乡;只履,指一双鞋子。 3. 只应熊耳月——意指这只鞋应该与那轮明月相映衬。熊耳山,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西南,相传是大禹治水时所乘的熊耳车,因山形似车轮而得名。 4. 千古冷光辉——意指这道光芒会永远照亮历史的长河
赏析: 此诗以开山明教大师为对象,赞颂他如同春至时百花盛开,香气袭人;又如同临风的深深意,声色绝点,不染尘埃。表达了对大师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开山明教大师赞:这是直接点明了主题,称赞的对象是开山明教大师。"开山"一词通常指开创某种学派或宗门的人,"明教"则是一种古老的宗教或哲学流派。这里用来形容大师在宗教或哲学领域的影响力和开创性。 2. 春至百花触处开
病起云山草木秋,浮华世事谩悠悠。 从来万法不为侣,何以韶阳六不收。 注释: - 病起云山草木秋:指诗人因病而休养于山林之中,此时正值秋天,草木凋零。 - 浮华世事谩悠悠:形容世间的名利和繁华都是虚幻的、不值得追求的。 - 万法不为侣:万法(指佛教中的众多法则和现象)与诗人无关,他并不认为这些东西可以成为他的伴侣或朋友。 - 何以韶阳六不收:韶光明媚之时,万物皆收
偈二十七首 其二十四如来三转于大千,赵州半藏亦如然。 其轮本来常清净,一念承当谁后先。 【注释】 1. 偈二十七首:这是一首偈子诗的序言。 2. 其轮:佛家称自己为“法轮”,也说“心轮”。 3. 大千:佛教用语,指宇宙万物。 4. 赵州:即赵州从谂,唐初禅宗大师,人称“古佛”。 5. 半藏:禅宗用语,意谓“只留一半”。 6. 其轮:指佛法。 7. 清净:指佛道。 8. 一念:一个念头,指一刹那。
偈二十七首 其二十二第一句:二三四五,梅雨炎蒸暑。 译文:三、二、四、五这四个字,描述了梅雨季节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 关键词解释:二三四五,表示数字顺序;梅雨,指中国南方地区一种常见的降雨现象,持续时间较长;炎蒸,形容天气非常炎热;暑,指的是炎热的夏季。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梅雨季节里,人们感受到的炎热和潮湿的自然环境。诗人通过数字的顺序排列,表达了梅雨的连绵不断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二句
这首诗是佛教的偈语,其大意是描述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 灵机:指宇宙的生命力,是一切存在的根源。 密运:指宇宙的生命力的运动,是一切变化的根本原因。 日月旋流:指日月星辰的运行,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 四象推迁:指四象的变化,是宇宙万物运动的表现。 一阳来复:指阳气的回归,是生命活动的开始。 化育之本:指宇宙的生命力,是万物生长的基础。 匝地普天:指天地之间,无处不有,无所不在。 草木昆虫
【注释】 田地:泛指田亩。 鬼家活计:比喻迷信。 从空放下:从空中放下,比喻从虚无缥缈的境界中解脱自己。 坐井窥天: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视野狭隘,所见有限。 虎丘门: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郊,是著名的古迹之一。 老婆禅:佛教用语。老婆心切的修行法门。 横鼻直眼:形容人相貌堂堂,气概不凡。 敲■打瓦:敲打瓦器,形容人生活穷困。■,古代一种打击乐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佛、道二家各执一家
【注释】颂:歌颂,赞美。迅雷:形容雷声巨大。破:冲开。澄潭:深水潭。三月:比喻病重或死。膏肓:心与膈膜之间,比喻病情最严重的地方。风:比喻良好的风气。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赞扬一位身患重病的友人。首句写雷声震破月色,暗示这位朋友的病非常严重;次句说这位朋友在雷雨声中昏迷了三个月;三、四句写雷雨过后,这位朋友身体康复,并且能为别人治病了。全诗用“迅雷”、“澄潭”等形象的比喻,把雷声震破月色
【注释】 偈二十七首 其二十五:叶落归根,来时无口。不留朕迹,腾身北斗。火里蝍蟟,吞却嘉州大象。益州马腹,不觉膨胀。灯笼露柱大笑,拾得寒山抚掌。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隐士的逸兴横生和狂放不羁的性格。诗中以“火里蝍蟟”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他蔑视世俗、超然物外的洒脱态度。诗中还用“吞却嘉州大象”等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隐者的形象。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
注释:摆脱了束缚,就像从南柯一梦中醒来,才发现人世间万事皆空。吹起了无孔的笛声,夕阳斜照碧云红。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人生哲理的诗歌,诗人通过描述自己摆脱束缚后的感受,表达了对人世间万事皆空的认知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即光和境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光”和“境”。当人们达到一种高度的精神境界时,就可以超越物质世界的限制,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光非照境,境亦非存":这里的"光"和"境"都指的是人的意识或者精神世界。"光非照境",意味着光并不是直接照亮了境(即人的精神状态),而是通过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来照亮境。而"境亦非存",则表示人的精神状态并不是永恒存在的
这首诗共有28行,每句四字,共116个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离四句,绝百非,阃外风光谁得知。 牛头没,马头回,空生岩畔碧崔嵬。 一口吸西江,一句该万象。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重重主伴,历历交参。 品汇兹彰,人天正眼。 如斯告报,只要知归。 苟或未然,便见生死。 交谢寒暑,迭迁北里。 豪家昨日歌兮今日哭。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翱。诗的内容主要是表达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观念
【译文】 目前无法,万象森然。 意在目前,突出难辨。 【注释】 偈:佛教禅宗用语,指佛经中的偶语或颂诗。 目前无法:指当前没有能力,无法实现某事。 万象:一切事物。 森然: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意在目前:意为心中所想的事就在眼前。 突出难辨:意为心中所想之事难以分辨清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无法实现愿望、心中所想之事难以分辨清楚的场景。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
【注释】 偈二十七首 其十五:偈,佛教用语,梵语“伽陀”的汉译。即佛经中的韵文,是念诵、唱赞时所用的语句。偈中往往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佛理说明白。此诗以佛理入题,颂扬尧舜圣德。 示现:显现。天宫补处身:天宫,即天庭、天堂,这里指代天帝。补处,补正,这里是说天帝补正了天帝座。 尧风舜日耀乾坤:《尚书·尧典》载:“二十有八载,帝尧乃试百工,明试之法,不简单劳。”《孟子·万章上》载:“舜视弃为己子
注释: 1. 偈二十七首:这是一首偈语诗。偈语诗是佛教禅宗中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由几个短句组成,用来表达佛理或禅宗的思想。这首诗可能是某位禅师的开示,或者是某位禅师的语录。 2. 其十六:这是第16首偈语诗。 3. 大地撮来粟米粒:大地是由无数个粟米粒组成的,这里用粟米粒来形容大地的微小和微不足道。 4. 一毛头上现乾坤:在人的头上,可以显现出整个世界的面貌,这里用“乾坤”来形容世界之大。 5.
【注释】 田地:泛指田亩。 鬼家活计:比喻迷信。 从空放下:从空中放下,比喻从虚无缥缈的境界中解脱自己。 坐井窥天: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视野狭隘,所见有限。 虎丘门: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郊,是著名的古迹之一。 老婆禅:佛教用语。老婆心切的修行法门。 横鼻直眼:形容人相貌堂堂,气概不凡。 敲■打瓦:敲打瓦器,形容人生活穷困。■,古代一种打击乐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佛、道二家各执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