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祠斋馆卧耽耽,五鼓星河屡起瞻。
剑佩森森趋帝右,衣冠肃肃奉宸严。
风传远壑松千树,人拥回廊月一帘。
四岳旌幢初会散,晨乌声动庙竿尖。
【注释】
次韵试可岳祠祭土宿斋:指作者在岳庙祭土神的斋戒。试可,试以应命。祭土宿斋,即祭祀土地神的斋戒。
神祠:指岳王庙。
斋馆:斋戒之所。
卧耽耽:形容神祠中供奉的神像庄严而令人敬畏。
星河:银河,这里比喻天空。
剑佩森森:形容侍卫人员佩剑持戟,仪态森严。
帝右:皇帝之侧。
衣冠肃肃:指朝见时君臣服饰整齐端庄。
风传远壑松千树,人拥回廊月一帘:形容山间松林茂密,月光如帘。
四岳旌幢初会散,晨乌声动庙竿尖:形容早晨乌鸦啼叫,寺庙中的旗杆因震动而摇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岳庙祭祀土宿时的诗作。诗人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祭坛图景,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
首联“神祠斋馆卧耽耽,五鼓星河屡起瞻”,诗人描绘出一幅神祠内庄严肃穆的景象。神祠是供奉神灵的地方,斋馆则是进行祭祀的地方。这里的“卧耽耽”形容神祠中供奉的神像庄严而令人敬畏。而当夜幕降临,五鼓声响,星河灿烂,诗人便起身瞻望,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颔联“剑佩森森趋帝右,衣冠肃肃奉宸严”,诗人描绘出侍卫人员佩剑持戟,仪态森严的形象。这里的“剑佩森森”、“衣冠肃肃”都是形容他们威武雄壮的样子。而“趋帝右”则表示他们是为了侍奉皇帝而来,体现了皇权的威严。
颈联“风传远壑松千树,人拥回廊月一帘”,诗人描绘了一幅山间松林茂密、月光如帘的景色。这里的“风传远壑”形容山谷中传来阵阵松涛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人拥回廊”则形容人们在回廊中欢聚一堂,热闹非凡。而“月一帘”则将月亮挂在天空中,与周围的景色相映成趣。
尾联“四岳旌幢初会散,晨乌声动庙竿尖”,诗人描绘了清晨乌鸦啼叫,寺庙中的旗杆因震动而摇晃的情景。这里的“四岳旌幢”指的是四岳的旗帜,它们曾经汇聚在一起庆祝胜利,如今却各自散去。而“晨乌”则是早晨的乌鸦,它们在寺庙中啼叫,给人们带来了一丝生机和活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神祠、斋馆、侍卫人员、山间松林等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宏伟壮观的祭坛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神灵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