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君檐外萧萧竹,翠干扶疏一样齐。
莫道此君无俯仰,惊风坠雪亦须低。
诗句:爱君檐外萧萧竹,翠干扶疏一样齐。
译文:我喜爱你屋檐外那片萧萧竹林,那些竹子绿得发亮,茂盛地生长,就像一列列整齐的队伍一样。
注释:檐外,指屋檐外。萧萧,形容风声或雨声。翠干,绿色的竹子。扶疏,茂盛的样子。一样齐,形容竹子排列整齐。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赞美竹子的坚韧和生机勃勃,表达了对友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的赞赏。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自身的情感寄托,展现了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爱君檐外萧萧竹,翠干扶疏一样齐。
莫道此君无俯仰,惊风坠雪亦须低。
诗句:爱君檐外萧萧竹,翠干扶疏一样齐。
译文:我喜爱你屋檐外那片萧萧竹林,那些竹子绿得发亮,茂盛地生长,就像一列列整齐的队伍一样。
注释:檐外,指屋檐外。萧萧,形容风声或雨声。翠干,绿色的竹子。扶疏,茂盛的样子。一样齐,形容竹子排列整齐。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赞美竹子的坚韧和生机勃勃,表达了对友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的赞赏。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自身的情感寄托,展现了他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句释义与分析 赏析黄鹤山顶云与白龙潭上雨之诗 1. 诗句原文 但看黄鹤山顶云,化作白龙潭上雨。 2. 注释与解释 - 黄鹤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 黄鹤山顶:即黄鹤山上的龙池,是黄鹤山的一部分。 - 云化作白龙潭上雨:传说在黄鹤山顶的云朵会化作白龙潭上的雨滴。 3. 诗歌背景 - 黄鹤山因其形似张翼左右,如母顾子,亦名母顾山。 4. 赏析 -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 其七 江城秋至几日,风物斗觉凄凉。 邻女机丝何有,夜闻促织悲伤。 注释: - 江城:指作者所在的城市,秋天到来已有几天了。 - 风物:自然景物。 - 斗:非常,极其。 - 凄凉:冷落、萧条的感觉。 - 何有:没有。 - 夜闻促织:晚上听到蟋蟀的叫声。促织即蟋蟀,古人常用以表达哀愁之情。 - 悲伤:感到悲伤。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本题要求赏析诗句,注意要结合全诗的内容,从内容和形式上作答,分析其表达效果。“柱础争流馀润”意思是:石柱下的流水争着向屋檐下滴落。“定有盲风怪雨”,意思是:一定会有狂风暴雨。“晓来已听鼍龙”意思是:拂晓时分,我听到了鼍龙的鸣叫。“油云忽改山容”意思是:浓密的云层突然改变了山的颜色。“盲风怪雨”是借喻,形容夏夜的风雨来得迅猛猛烈。“鼍龙”指的是雷
注释:在禅理修行后,偶尔登上绝顶的山峰,坐在石头上聊以解闷。 眼界漫然分界线,谁知大道无边无际。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领悟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登高望远,领悟到了人生的大道理。 首句“禅馀偶登绝巘”,描绘了诗人在禅理修行后,偶尔登上绝顶的山峰。这里的“禅”指的是佛教的禅宗,是一种修行的方式,而“余”则表示剩余、闲暇的状态。诗人在完成一定的修行之后,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
【注释】 处士:隐居不仕的人。陈迹:旧迹,遗迹。断碑:残损的石碑。 婉约:柔美含蓄。秀句:优美的诗句。骚人:指屈原,战国时楚国诗人,以作《离骚》著称于世。万古:永远。传香:流传久远。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闻复湖上秋日景色的描写和赞美。 首联“处士尚余陈迹,断碑横卧林塘”,写景抒情,先点明地点和环境。“尚余陈迹”表明这里曾经发生过一些事情,留下了一些痕迹。“断碑横卧”则说明这些陈迹已不复存在了
译文: 人到晚年身体衰弱,背绳追曲周容。 嗟叹你时来势利小人,故能嘲笑嘲弄龟龙。 注释: 次韵:这是一首七言诗的次句,与原诗的首句相呼应,即用原诗的句子进行押韵。 闻复湖上秋日六言:这是一首六言诗,每句六个字,共三联。 其一云:“人物年来衰谢,背绳追曲周容。”意思是说,人们年老体衰,背离了正直的原则,追求世俗的享乐。 其二云:“嗟尔得时蝘蜓,故能嘲哂龟龙。”意思是说,你们这些人得到富贵的机会
【注释】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 其九:此诗是作者应友人之请所作。首句“凉月娟娟清媚”,用“凉月”喻人,以美人比月亮,既写出了月色之美,又写出了人的娇媚。次句“舒光巧入帘栊”,写月光从帘栊间透进来,照在屋内的壁上和窗棂上,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三句“万籁声同比竹”,万籁指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风、鸟叫声等。第四句“细窥一一空中”,细看这些声音在空气中的分布和传播情况,如同观察竹枝上的蝉鸣一样清晰可见
【注释】狙公:指猎人。巧黠:聪明机智。迷暮四朝三:意谓狡猾的猎手在傍晚时,用箭射向四个方向。老我身如枯木:比喻人到了老年像枯木一样。兀然不动:像岩石一样屹立不动。幽岩:山中幽暗的山洞。 诗的赏析:此诗为七绝,写诗人对秋日景色的感受和心情。首句“可怪狙公巧黠”,是说秋天里那些狡猾的猎人(狙公)在傍晚时分,把箭射在四个不同的方向。诗人用“可怪”二字,既形容了猎人的狡诈,又表现了自己的惊讶之情
【注释】陇头:古称山名,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南,是秦、晋分界的地方。陇首,即指此处。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幅清丽的月夜图景。前两句写天边云彩,后两句写水中波光。诗人以“约”、“催”二字,把风和角都拟人化了。这两句是写明月初上时,云彩被风吹动,从陇头向西北方向移动,而那高挂天空中的月亮也仿佛在催促云层快些归去。第三句写明月在湖面上映出明亮的光来。第四句写月光照射在湖面上,使湖水波光粼粼。
注释:浩瀚的霜气刮动天地,温泉和火井都没有了生气。 赏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浩瀚”是形容霜风之大,“刮”字写出了其强劲有力之势,“天地”两词写出了其范围之广,“无生意”三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其气势之盛,将自然景观描写得生动传神。后两句抒情,诗人面对如此景象不禁感叹:温泉和火井都没有了生气。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的忧虑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意、掌握诗歌内容和赏析作者思想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逐句解析,正确理解其意思。 “马蹄逐逐走埃尘”,“马蹄”,比喻仕途上奔波的足迹。“逐逐”,指连续不断之意。两句写官场生涯的辛酸,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官府宁容自在身”,意思是说:在官府里,怎么能容你一身之躯呢?这一句是说自己不能像孔方平那样安享清福。 “夜宿南溪孔居士
舍南舍北尽云山,此处躬耕有底难。 社饮鸡豚好邻里,一杯相属百忧宽。 注释:在舍南舍北的周围是连绵不断的山,在这里亲自耕种生活真是不容易啊。与邻里一起喝酒吃肉很快乐,这样一杯酒就能把忧愁都驱散开。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诗人在山脚下的田间劳作,远离了喧嚣都市,远离了名利场的纷争,过着一种简单朴素、宁静祥和的生活。他与邻里和睦相处,共同享受着劳动成果带来的满足和幸福
【注释】: 白头幕府:年老的幕府。 尚崎岖:还处于艰难困苦的境地。 南亩归休:退隐田园。 盍(hé)早图:何不早早谋划。 滍上山川:指汉水上游的山山水水。 风月:风景和月光。 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这里指文坛领袖。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李端所作的《次韵李端叔题孔方平书斋壁》的第三首。前两句写自己虽已入幕为官,但仕途坎坷,仍想归田隐居;后两句写自己希望在隐居中也能得到文坛领袖的青睐与提携
注释: 端居终日少逢迎,佳客时来一座倾。 不见诸郎事弦管,幽窗唯有读书声。 端居,即安居;终日,即整天、全天。“逢迎”,即应酬、应付。“诸郎”,即各位公子。 佳客,即好客人。“座倾”,即座上宾满,座无余席。 不见诸郎事弦管,指往日的宴会、游乐之事。“诸郎”是泛指,指各位公子。“弦管”是歌舞音乐用具。这里指昔日宴乐之事。 幽窗唯有读书声,指今日的读书声。“幽窗”指书房。“唯”表示只有
注释: 肝胆:比喻忠诚。 次韵:诗歌形式之一,用同一首诗的韵脚押韵。 李端叔:指唐代诗人李端的字,这里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友人。 题孔方平书斋壁:在孔方平的书斋墙壁上题诗。 其八:这是第八句。 清警:清雅、警醒的意思。 肺肠:比喻内心世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通过赞美孔方平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之情。 首两句“肝胆未应分楚越,高曾元共水云乡”
仲尼道德高千古,老子微言冠百家。 余泽风流俱擅美,那云玉树倚兼葭。 注释:孔子的儒家思想道德高远,流传千古;老子的道家思想微妙深远,被尊为诸子百家之首。孔子和老子的思想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各自都有独到的风采和魅力。那些儒者都是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人物,他们就像玉树一样挺拔,像芦苇一样轻盈优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孔子和老子的诗。诗人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道德思想和风格特点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