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飘泊犹断蓬,讵肯低回附根柢。
兹焉得坎谩栖止,一日从风即轻逝。
淮南十月寒未苦,耿耿虚堂属宵外。
星辰错落挂檐庑,爽气侵寻入衣袂。
桐叶声翻玉露圆,竹枝影扫金波碎。
安得南邻庞老翁,挥麈堂堂坐相对。
【注释】
乾明夜坐怀孙莘:在乾明的夜晚,思念孙莘。乾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改元乾元。莘:人名。
老学士:年老的学者。
余生飘泊犹断蓬:我一生漂泊不定,就像断掉的蓬草一样。飘泊:漂泊。
讵肯低回附根柢:怎肯屈尊回到那树桩底下呢?
兹焉得坎谩栖止:现在何处可以栖息停歇呢?兹:此处。焉:哪里。
一日从风即轻逝:一会儿随着风儿就消失了。
淮南十月寒未苦,耿耿虚堂属宵外:淮南的十月天气寒冷尚未感到痛苦,明亮的厅堂高挂在屋外。
星辰错落挂檐庑,爽气侵寻入衣袂:天上的星星错落有致地挂在房檐上,凉气袭人,沁入衣衫。
桐叶声翻玉露圆,竹枝影扫金波碎:桐树叶子的声音像玉露一样晶莹圆润,竹树枝条的影子扫过水面,仿佛金波碎裂。
安得南邻庞老翁,挥麈堂堂坐相对: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南边邻居的庞公,和他一起坐着聊天呢?
挥麈:挥动拂尘,指清谈、谈论。
【赏析】
此诗为乾元二年(759)冬,诗人在江州浔阳驿中所作。全诗以“忆孙莘”为核心,围绕孙莘展开描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喜悦心情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意境优美,是诗人晚年寄情山水之作。
开头两句写诗人在江州孤独寂寞的处境,以及他不愿向命运低头的态度。“飘泊”句用典,“断蓬”语出曹操《蒿里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几句诗描绘的是秋天的大海,但在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飘泊生涯,形象生动贴切。而“岂敢”则表明自己决无依附之意,表现出诗人傲岸不羁的性格。
第三、四句承前,进一步抒写自己的心志。“得坎谩栖止”,是说现在何处可以栖息停歇呢? “一从轻逝”,是说一会便随风而去。“坎漫”是随意的意思。
五、六两句写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坐在窗下的情景,“耿耿虚堂”形容堂宇空阔明亮;“宵外”指室外夜空。
七、八两句写诗人在月下仰望星空,只见星星闪烁,如同珍珠般晶莹;又见竹林间洒下的月光如波般荡漾开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桐叶”句写桐叶上的露珠晶莹透明。“竹枝”句写竹林中的月光洒在水面上。
九、十两句转入室内,写诗人与朋友相聚时欢声笑语的情景。“安得”两句写诗人渴望与好友相见的心情。“安得”意为“如何能得到”,“南邻庞老翁”代指好友孙莘。
最后两句写诗人想与孙莘一同清谈畅饮的愿望,“挥麈”指挥动拂尘,指清谈、谈论。
诗人在表达自己对孙莘的深切怀念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孤寂无聊、无所寄托的抑郁不平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