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郎世胄子,苦学穷渊源。
羞为一掬清,欲效千丈浑。
君看长鲸质,涧壑岂所存。
操觚妙述作,斧凿无纤痕。
钟牙不世出,审音谁复论。
鹓雏理劲翮,云汉思孤鶱。
上追鸾皇游,下弃燕雀喧。
建安夸七子,壮气君可吞。
九衢苦昏霾,槐阴蔽重门。
良辰为我饭,满案馀芳荪。
软语夜达旦,未觉罢神魂。
须知名教乐,不羡富贵尊。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次韵刘延中廷直见赠(第二韵):“刘郎世胄子,苦学穷渊源。”
- “刘郎”指的是刘延中的姓氏。
- “世胄子”表明他是贵族出身。
- “苦学”表示他勤奋学习。
- “穷渊源”意味着深入探究学问的根本。
译文:
刘延中是贵族之子,他努力追求学问,深入探索知识的源头。注释与赏析:
- 关键词“刘郎”和“世胄子”强调了其贵族身份。
- “苦学”体现了他的勤勉与坚持。
- “穷渊源”展示了他对学问的深入研究。
- 次韵刘延中廷直见赠(第三韵):
- “羞为一掬清,欲效千丈浑。”
- “羞为”表达了一种谦卑的态度。
- “一掬清”可能指的是清澈如水的智慧。
- “千丈浑”则暗指深邃如海的学识。
译文:
我不愿仅仅拥有一瓢清浅的知识,我渴望像千丈之流一样深厚广博。注释与赏析:
- “羞为”和“欲效”都反映了作者对自身学识的谦虚态度。
- “一掬清”和“千丈浑”通过比喻展示了诗人对知识深度的追求。
- 次韵刘延中廷直见赠(第四韵):
- “君看长鲸质,涧壑岂所存。”
- “长鲸”象征着巨大的力量和深度。
- “涧壑岂所存”表达了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保持坚定和自信。
译文:
请看那长鲸般的存在,它的力量和深度远超任何山谷或峡谷所能容纳。注释与赏析:
- “长鲸”比喻了强大的能力和深厚的内涵。
- “涧壑岂所存”强调了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 次韵刘延中廷直见赠(第五韵):
- “操觚妙述作,斧凿无纤痕。”
- “操觚”意为写作,“斧凿无纤痕”形容文风优美,没有刻意的痕迹。
译文:
你欣赏我精妙的文字和流畅的叙述,就像精心雕琢的作品,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注释与赏析:
- “操觚”和“斧凿无纤痕”都是赞美文字技巧和风格的用语。
- 次韵刘延中廷直见赠(第六韵):
- “钟牙不世出,审音谁复论。”
- “钟牙”指古代乐器钟,“不世出”意味着非凡罕见。
译文:
钟声之美是独一无二的,谁能超越这种美妙的声音?注释与赏析:
- “钟牙”象征音乐之美。
- “不世出”强调了其独特性和珍贵性。
- 次韵刘延中廷直见赠(第七韵):
- “鹓雏理劲翮,云汉思孤鶱。”
- “鹓雏”指鹓鸟,古代的一种鸟,这里比喻君子。
- “云汉”常用来比喻天空,这里可能指高远的理想或抱负。
译文:
如同鹓雏一般,我正在整理自己的羽毛,仰望着遥远的云汉,心中充满了对高远理想的向往。注释与赏析:
- “鹓雏”和“云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分别代表着君子和理想。
- 次韵刘延中廷直见赠(第八韵):
- “上追鸾皇游,下弃燕雀喧。”
- “鸾皇”指鸾鸟,古代传说中的吉祥之鸟,常用于比喻高贵、优雅。
- “燕雀喧”则形成对比,暗示远离世俗的纷扰和喧嚣。
译文:
我在追寻高洁如鸾皇般的生活,同时摒弃了世俗中的嘈杂和纷扰。注释与赏析:
- “鸾皇游”和“燕雀喧”都是用来形容生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 次韵刘延中廷直见赠(第九韵):
- “建安夸七子,壮气君可吞。”
- “建安”通常指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曹操及其子曹丕等,他们被尊称为建安文人。
- “七子”可能指的是当时著名的文人群体。
- “壮气君可吞”意味着他们的气势宏伟,足以让人感到震撼。
译文:
在建安时期,你们这些杰出的文人以雄壮的气势著称,他们的才华足以让你为之震撼。注释与赏析:
- “建安”和“七子”都是指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人群体。
- “壮气君可吞”强调了这些文人的非凡气质。
- 次韵刘延中廷直见赠(第十韵):
- “九衢苦昏霾,槐阴蔽重门。”
- “九衢”指京城的道路,而“苦昏霾”则表达了对政治昏暗的不满。
- “槐阴蔽重门”形容官场的黑暗和政治的腐败。
- “良辰为我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未觉罢神魂”,描述了诗人在闲暇时刻的精神放松。
译文:
京城的道路因政治的昏暗而显得模糊不清,而我在这重重的政治阴影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明。注释与赏析:
- “九衢苦昏霾”和“良辰为我饭”都是表达诗人对政治环境的感受。
- “未觉罢神魂”则描绘了诗人在闲暇时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