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目前,全无罅缝。
左之右之,百发百中。
是风动,是幡动。

【注释】

偈颂:一种宗教音乐,用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佛教经义。十八首,指《大正藏》中收录的十八种佛教偈颂。

其十六:指《大正藏》中第16卷《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所载《大方广十轮经》,其中记载了“百八念珠”的故事。

道在目前,全无罅缝:佛性是众生内在的本性,存在于一切众生的心中。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始无终。只要我们用心去体悟,就能发现它的存在。

左之右之,百发百中:佛教认为,众生的心如镜台,可以映照出万法的真相。当我们用心去观察时,就能发现一切事物的真实性质。这里指的是,通过修行,人们能洞察万物的本质,洞悉真理。

是风动,是幡动:佛教认为,众生的心如明镜,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镜子的反射。当风吹过时,风只是外在的因素;但当风吹过的时候,幡会晃动。这表示,真正的佛法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影响,而是主动地去实践、去修行。

【赏析】

此诗以禅宗公案“百八念珠”为典故,讲述佛陀如何从弟子们身上看到众生本自具备的佛性(即“百八念珠”),并由此启发他们觉悟的道理。诗人通过对这一公案的描述,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领悟。

首句“道在目前,全无罅缝”,指出佛性是众生内在的本性,存在于一切众生的心中,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始无终。这里强调了佛性的重要性,暗示了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佛性,才能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觉悟。

颔联“左之右之,百发百中”,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意义。在这里,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修行的过程比作射箭。修行者需要用心去观察,就像射手瞄准目标一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内心的佛性。这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境界,体现了修行者对佛法的深度理解和运用。

颈联“是风动,是幡动”,则是诗人对禅宗公案的巧妙解读。这里,诗人将修行者的心境比作一面镜子,外界的风吹动幡旗,幡旗就会晃动;但当风吹过后,幡旗又恢复了平静。这表示真正的佛法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影响,而是主动地去实践、去修行,通过修行来超越外界的影响,最终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尾联“百八念珠”则引用了佛教中的典故。百八念珠是一种佛教念珠,每一颗念珠代表一个阿僧祇(梵语音译)的数目,共计一百零八颗。这里的“百八念珠”是指佛陀通过弟子们的念珠而看到了众生的佛性。这表示佛陀的智慧并非来自外部,而是通过弟子们内心的觉悟来实现的。这也暗示了修行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外在的仪式或者物品,而在于内心的觉醒和自我超越。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公案的诠释和对修行意义的阐述,展示了佛教对于内心觉悟和自我超越的追求。它强调了修行者需要深入理解佛法的本质和精髓,才能真正领悟到内心的佛性,实现心灵的解脱和自在。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尊重内心的佛性,通过不断的修行和实践来超越外在的束缚,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