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长江际碧空,片帆高挂便乘风。
快哉不费纤毫力,万里家乡咫尺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颂古七首》的第三首,全诗如下:

浩浩长江际碧空,片帆高挂便乘风。
快哉不费纤毫力,万里家乡咫尺通。

注释与赏析:

  • 第一句:“浩浩长江际碧空” 描绘了长江宽阔、浩瀚的景象,它横贯天际,与碧蓝的天空相接,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这里的“浩浩”形容江水宽广无垠,而“际”则意味着长江与天空相接,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自然景观。

  • 第二句:“片帆高挂便乘风” 则转入了对航行者的描述,他们只需轻轻一扬帆,便可顺风而行。这句诗中的“片帆”指的是小而轻的帆船,而“高挂”表明帆被挂得很高,以便充分利用微风。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航行的技巧,也传达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应自然的心态。

  • 第三句:“快哉不费纤毫力” 是对前两句景象和行为的一种哲学总结。这里的“快哉”表达了一种愉悦的心情,而“不费纤毫力”则强调了轻松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这种轻松的态度可能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也可能是对人生旅途中无需过多努力的一种哲学表达。

  • 第四句:“万里家乡咫尺通” 以简洁的语言结束了整首诗,表达了即使身处遥远的地方,也能够通过小小的片帆,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思念。这里的“万里”指的是遥远的距离,而“咫尺通”则表示距离虽远但心相连,如同近在咫尺一样。这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描述,也是对家国情怀的抒发。

这首诗通过对长江的描写和对航行者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随遇而安、无为而治的生活态度和对家的深切思念。诗中的意象生动,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