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盘屈色如蓝,谁谓文殊是对谭。
堪笑清凉多少众,前三三与后三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颂一百则 其三十六”,要求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然后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主旨上理解诗人的情感,从表现手法上体味艺术效果;同时,注意要结合注释来分析。
本题中,“千峰盘屈色如蓝,谁谓文殊是对谭”的意思是:千山万壑蜿蜒曲折,颜色就像深蓝色一样,难道是佛祖释迦牟尼在说法吗?“千峰盘屈”形容山势连绵不绝,“色如蓝”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山峰的颜色,“谁谓文殊是对谭”意思是说谁能说这是文殊菩萨在说法呢?“对谭”即说法的意思。这一句运用想象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峰的神奇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叹之情。
“堪笑清凉多少众,前三三与后三三。”的意思是:可笑那些清凉的泉水,有多少个清泉啊!前头一个后面三个。“堪笑”意思是可笑,可叹。“清凉”指清澈的水。“前三后三”意思是前面三个,后面三个,用数字表示出泉水的数量之多,突出了泉水的多,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惊叹之情。
“赏析”中指出,此诗写山水风光之美。首句写山之高峻,次句写水之清凉,第三四两句写山泉之众多。全诗写景抒情,借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
①第一句描写群山连绵起伏,层峦叠嶂,色彩如蓝。②第二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以否定语气强调了群山的壮阔气势。③第三句以“谁谓文殊是”“对谭”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认为山峰不是佛祖释迦牟尼说法的地方。④第四句以“堪笑”一词作结,表现出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喜爱之情。⑤第五句写山泉数量之多。⑥最后一句以“可笑”二字作结,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译文:
群山高耸入云,层层叠叠,色彩像湛蓝的天空一样青翠。谁说这些山是佛祖释迦牟尼在说法呢?前面三个后面三个都是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