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之师亦强名,南阳独许振嘉声。
大唐扶得真天子,曾踏毗卢顶上行。
【注释】
- 颂一百则:唐代科举考试中,有一篇《颂》的诗歌,共一百首,每首都要求对仗工整。
- 其一百:这里指的是《颂》的一百首中的第十一首。
- 一国之师亦强名:指大唐的国政和军事都很强大,名声远扬。
- 南阳独许振嘉声:南阳是唐朝的一个郡,位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这里特指南阳这个地方,意思是只有南阳才能发出如此好的声誉。
- 大唐扶得真天子:大唐即中国唐朝,扶得真天子指的是唐朝能够扶持出真正英明的君主,这里的天子指的是皇帝。
- 曾踏毗卢顶上行:毗卢山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的道场,曾踏毗卢顶上行意味着曾经在毗卢山上行走修行,比喻皇帝的德行高尚。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诗,赞美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他在位期间,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首诗通过赞美唐玄宗的功绩,表达了作者对大唐繁荣昌盛的期待和祝福。
首句“一国之师亦强名”,首先点明了主题,指出了诗人要赞颂的对象——唐玄宗。在这里,“一国之师”是对唐玄宗地位的形容,意为他是中国的国家领导人,有着很高的威望。而“亦强名”则是进一步强调了唐玄宗的强大声誉。
第二句“南阳独许振嘉声”,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南阳才能够发出如此好的声誉,这里特指南阳这个地名。南阳是唐朝的一个郡,位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这里特指南阳这个地方,意在表达南阳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历史意义。南阳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因此能够产生如此多的杰出人才和辉煌成就。
第三句“大唐扶得真天子”,这句诗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提到了大唐,也就是唐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而“扶得真天子”则是形容大唐能够扶持出一个真正的天子——唐玄宗李隆基。这里的天子指的是皇帝,是指唐玄宗作为皇帝的身份。
最后一句“曾踏毗卢顶上行”,这句话的意思是曾经在毗卢山上行走修行,比喻皇帝的德行高尚。毗卢山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文殊菩萨的道场,因此在这里行走修行象征着皇帝的德行高尚,具有很高的道德修养。
这首诗通过赞美唐玄宗李隆基的功绩和德行,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同时,通过对南阳、大唐、天子等关键词的详细解释和点评,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了这首诗的内涵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