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危不立道方高,入海还须钓巨鳌。
堪笑同时灌溪老,解云劈箭亦徒劳。
注释:孤危不立道方高,入海还须钓巨鳌。
堪笑同时灌溪老,解云劈箭亦徒劳。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那些孤危而立的人虽然志向高远,但是想要达到目标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同入海还需钓巨鳌一样。同时,也讽刺了那些只会空谈而不行动的人,就像那些只会劈箭却不懂得如何钓鱼的老渔民一样,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
孤危不立道方高,入海还须钓巨鳌。
堪笑同时灌溪老,解云劈箭亦徒劳。
注释:孤危不立道方高,入海还须钓巨鳌。
堪笑同时灌溪老,解云劈箭亦徒劳。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那些孤危而立的人虽然志向高远,但是想要达到目标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同入海还需钓巨鳌一样。同时,也讽刺了那些只会空谈而不行动的人,就像那些只会劈箭却不懂得如何钓鱼的老渔民一样,他们的努力是徒劳的。
【注释】 1. 颂一百则:唐代科举考试中,有一篇《颂》的诗歌,共一百首,每首都要求对仗工整。 2. 其一百:这里指的是《颂》的一百首中的第十一首。 3. 一国之师亦强名:指大唐的国政和军事都很强大,名声远扬。 4. 南阳独许振嘉声:南阳是唐朝的一个郡,位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这里特指南阳这个地方,意思是只有南阳才能发出如此好的声誉。 5. 大唐扶得真天子:大唐即中国唐朝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要平不平,大巧若拙。 - 注释: “要平”意味着追求一种平衡或公正的态度;“大巧若拙”则表达了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表面的技巧,而在于其背后的内在修为和深谋远虑。 - 译文: 追求公平正义,真正的聪明是朴素无华的内功。 2. 或指或掌,倚天照雪。 - 注释: “或指”可能指的是指导或领导,象征指引方向;“或掌”可能指的是管理或控制,代表掌握全局。 - 译文: 有时指点江山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颂一百则其九十九 禅家流,爱轻薄,满肚参来用不著。 堪悲堪笑天平老,却谓当初悔行脚。 错错,西院清风顿销铄。 译文如下: 颂一百则,其九十九 禅宗流派中,有些喜欢轻浮浅薄的修习方式,他们虽然学了很多经文,但在实际修行时却不能运用。 让人悲伤又可笑的是,那些年迈的人仍然坚持着这种修行,反而责怪自己当初没有坚定地修行。 真是糊涂啊,西边院子里的风突然吹散了一切。 注释如下
铁锤击碎黄金骨 天地之间更何物 三千刹海夜澄澄 不知谁入苍龙窟 注释 - 这首诗赞美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通过对铁锤和黄金骨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 “三千刹海”形容夜晚的大海,而“苍龙窟”则可能指某个神秘的地方,引人遐想。 - “铁锤击碎黄金骨”象征着强大的自然力量。 - “天地之间更何物”表明自然界的壮观景象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 赏析 -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
【注释】 1. 颂一百则,这里指《赞经》,是佛教的一篇经文。 2. 其九十八:指《赞经》中的第九十八首。 3. 明珠在掌:比喻手中掌握的权柄。 4. 有功者赏:指有功之人应当得到奖赏。 5. 胡汉不来,全无伎俩:指汉族和吐蕃人不来侵犯。 6. 波旬失途:指吐蕃军队失去方向。 7. 瞿昙瞿昙:梵语Kulaksana的音译,意为“我”,这里指作者自己。 8. 识我也无:指作者自问能否识别出自己。
诗句解读: - “遍身是,通身是,拈来犹较十万里。” - 注释:身体上处处都覆盖着。比喻其无处不在,难以捉摸。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某种事物或思想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特点,强调它的普遍性和深入性。 - “展翅崩腾六合云,抟风鼓荡四溟水。” - 注释:展翅翱翔如同撕裂了云层,挥动翅膀激起了海浪。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种雄壮的气势与力量,形象地展示了主体的能力与影响。 - “是何埃垲兮忽生
注释: 一片虚空的心境,断绝了一切情欲。从此天地之间,只有空灵的道心显现。 蚌中蕴含着深邃玄妙的意蕴,曾经与禅家展开过激烈的争论。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在静坐冥想时所感受到的境界。首句"一片虚凝绝谓情",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描绘出一片虚空的心境,这种心境既不是世俗的,也不是功利的,而是超越了一切情感的。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也是一种至深的感悟。 次句"天人从此见空生"
全象全牛翳不殊,从来作者共名模。 如今要见黄头老,刹刹尘尘在半途。 注释:全象全牛,指牛的全身,包括头、角、耳、蹄等部位。翳:遮挡。 从来:自古以来。作者:诗人。 今:现在。黄头老:黄色的公牛。 刹刹:指纷纷扰扰,尘土飞扬的样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轮回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句“全象全牛翳不殊”,诗人以牛为喻,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观念。他看到了牛的全身,包括头、角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头兮第一,第二卧龙。 这句诗可能是在描述一个领导者或者权威的形象,其中“头”代表最高的位置或领导的地位,而“卧龙”则暗示这个人像古代传说中的卧龙一样,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不鉴止水,无处有月。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哲理,即如果一个人不能看清自己的行为和动机,那么他就无法找到真正的幸福或满足感。就像一面镜子不能映照出自己的影子一样,如果没有自我反思,那么就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成长
赏析:这首诗通过泥、金、木、杖四种不同的佛,来比喻生活中各种不同形态的人。泥佛不度水,象征着那些表面看起来善良,但内心却充满虚伪和欺诈的人;金佛不度炉,则指出那些表面金光闪闪,实则内心阴暗,只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木佛不度火,暗示了那些外表朴实无华,内心却充满了贪婪和欲望的人;杖子忽击著,则揭示了那些看似平凡无奇,实则内心深藏智慧和力量的人。这四种类型的人,无论他们处于何种环境
【注释】 颂一百则:汉时有《诗经》三百篇,后以“颂”为乐章的一种,每首十句,共一百篇。末后两句是说:“明暗双关之时”。 同条生也共相知:同条的草木都是一起生长、互相认识的。 不同条死还殊绝:不同条的草死了之后,差别就很大了。 还殊绝:仍然有很大的区别。 黄头碧眼须甄别:辨别清楚黄色和绿色的眼睛。 南北东西归去来,夜深同看千岩雪:无论走到哪里,不管白天黑夜,都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山峰上洁白的雪景。
【诗句释义】 钵(pò)里饭,桶(dòng)里水,多口阿师难下嘴。 钵里和桶里的饭,都是用来装饭的器具,但不同的人用它吃饭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难以下咽,有的却能吃得津津有味。 北斗南星位不殊,白浪滔天平地起。 北斗星座中的南星位置与北斗星相同,而海上波涛滚滚,就像天地颠倒一般。 拟不拟,止不止,个个无裈(kūn)长者子。 是不是应该停下来,还是继续前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
透网金鳞,休去滞水。摇乾荡坤,振鬣摆尾。千尺鲸喷洪浪飞,一声雷振清飙起。清飙起,天上人间知几几。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视觉画面,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动态美的画面中。诗的首句“透网金鳞”,形象地描绘了金色的鱼鳞在网中透过阳光的景象,象征着自我解脱和自由。接下来的“休去滞水”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而“摇乾荡坤”,“振鬣摆尾”,则通过动作的描述
野鸭子,知何许,马祖见来相共语。 这首诗描述了一只野鸭子,它知道什么地方吗?马祖和尚见到它时,它会和马祖说些什么呢? 话尽山云海月情,依前不会还飞去。 野鸭子和马祖说了些什么?马祖听了之后,没有回应,仍然静静地看着野鸭子。 欲飞去,却把住道道。 野鸭子想离开这里,但它又停住了,好像有什么阻碍它的飞翔。 注释: - 野鸭子:指野生的水鸟。 - 马祖见来相共语:马祖和尚见到这只野鸭子。 -
【注释】 ①颂: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歌功颂德。 ②兔马:指骏马,这里泛指南方的骏马。 ③角:这里指生角。 ④绝毫绝釐(lí):比喻人非常清高纯洁。 ⑤山如岳:形容山高大耸入云霄。 ⑥黄金灵骨:指人的骨骼像黄金一样珍贵。 ⑦白浪滔天:形容波浪滚滚,无边无际。 ⑧只履西归:语出《后汉书•杨震》中的典故,杨震在任荆州刺史时,有人送给他一只玉杯,他坚决不受,后来被弹劾,就带着一只玉杯回到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