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也不知,死也不会。
不知不会,逍遥自在。
南北东西,曾无挂碍。
露地白牛无觅处,火里蝍蟟飞上天。

【注释】

偈:梵语,译为“颂”或“佛门韵文”,是佛教寺院中的一种诗歌形式。六十三首:即指这首《心经偈》的序号。其五十三:此指这首诗的第五十三句。生也不知,死也不会:意译为生时无知无觉,死后亦无所知所觉。《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不知不会,逍遥自在。:意译为无知无知、不闻不闻、不学不学,则能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南北东西,曾无挂碍。:意译为无论南边还是北边,东方还是西方,都无所牵挂,没有拖累。

露地白牛无觅处,火里蝍蟟飞上天。:意译为在露天地里找不到白色的牛,而在火焰中却能找到蝍蟟(一种昆虫)飞上天空。

【赏析】

这是一首以禅宗思想为核心的哲理诗。它通过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来揭示禅宗的真谛,即“生而不有,死而不亡”的境界。全诗共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思想单元。

第一部分:“生也不知,死也不会。”这一部分是全诗的主题所在。它表达了一种超越生死、超越世俗的观念。诗人指出,生时的无知无觉与死的无知无觉并无差别;死亡对于生者和死者都是一样的。这种观念体现了禅宗的“一切法无我”、“万般唯心造”等核心思想。

第二部分:“不知不会,逍遥自在。”这一部分进一步阐释了前一部分的思想。它强调了无知、无心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无知、无心,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这里的“逍遥自在”并非指身体上的无拘无束,而是精神上的超脱和自在。

第三部分:“南北东西,曾无挂碍。”这一部分通过对比来强化前两部分的思想。它指出,无论是在南边还是北边,东方还是西方,都无所牵挂,没有拖累。这里的“挂碍”指的是束缚和障碍。诗人认为,只有超越了这些束缚和障碍,才能真正地自由自在。

第四部分:“露地白牛无觅处,火里蝍蟟飞上天。”这一部分通过描绘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来进一步阐释禅宗的真谛。在露天地里找不到白色的牛,而在火焰中却能找到蝍蟟飞上天空。这里的白色牛象征着世间的一切有形之物,而蝍蟟则象征着无形的心灵和精神世界。这两个形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禅宗的画卷,展示了生命的奥秘和智慧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