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十五,明明已露。
更问如何,西天此土。

南无观世音,说出种种法。

众生业海深,所以难救拔。

往往沉没者,声声怨菩萨。

注释:

  1. 南无观世音,说出种种法。
  2. 众生业海深,所以难救拔。
  3. 往往沉没者,声声怨菩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通过赞美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救度众生的能力,表达了人们对佛教信仰的向往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困惑,以及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渴望。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南无观世音,说出种种法”两句,强调了观世音菩萨的伟大力量和无边智慧。她能够用各种佛法来教导、引导众生,帮助他们走出迷茫、走向觉悟。这种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让人感受到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为怀和普渡众生的伟大使命。

诗人转向对众生的描绘:“众生业海深,所以难救拔。”这里,他用“业海”来形容众生内心的烦恼和痛苦,用“难救拔”来形容这些困扰人们的心灵之苦是多么难以克服。这一部分揭示了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众生的深深同情和关爱。

“往往沉没者,声声怨菩萨”两句,则进一步揭露了众生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们虽然渴望得到菩萨的救助,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怨恨和不满。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真实又深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多样。

这首诗通过对观世音菩萨的赞美、对众生困境的揭示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展示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应用。它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内涵,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观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