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侍奉老师,全无些子气息。
佛法妙性天机,一字教他不得。
【注释】
1、颂古:指《颂古百韵》组诗。
2、其三十一:指该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
3、无些子气息:一点气魄都没有。
4、天机:上天的机宜。
5、一字教他不得:一个字都不能告诉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弟子的批评。这位弟子在侍奉老师方面做得很差劲,没有一点“气”(即精神),更谈不上有什么“天机”。他甚至连一个字都教不了,因为一个字都不能告诉他。全诗句句写“无”,却又句句点到“有”,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
平生侍奉老师,全无些子气息。
佛法妙性天机,一字教他不得。
【注释】
1、颂古:指《颂古百韵》组诗。
2、其三十一:指该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
3、无些子气息:一点气魄都没有。
4、天机:上天的机宜。
5、一字教他不得:一个字都不能告诉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弟子的批评。这位弟子在侍奉老师方面做得很差劲,没有一点“气”(即精神),更谈不上有什么“天机”。他甚至连一个字都教不了,因为一个字都不能告诉他。全诗句句写“无”,却又句句点到“有”,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手法。
【注释】: 自赞:自我赞美。 即真非真,是相非相:既是真的又不是真的。这是佛家禅宗所倡导的“不立文字”的思想。即真非真,是指事物的本相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相非相,是指在认识事物时不应拘泥于表面现象,而应深入其本质。 龟毛拂子,兔角拄杖:用动物的毛发制成的拂子和用兔角制成的手杖。这象征着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以自然之物为伴,以清净之心对待万物。 自歌自舞,独吹独唱:独自歌唱
【注释】 ①颂古:即咏古,吟诵古人的事迹。②其十五:指《颂古二十首》之第十八,此诗写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③门外:指诗人的住所门前。④争实:谁真实。⑤倾:倾倒,倾心。⑥相知:相识。⑦不相识:彼此不相知。⑧“平生”四句:诗人感叹自己一生坦荡无私,却常被人误解。⑨“万般”二句:诗人感慨自己虽然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可又有谁能听懂?⑩虚情:空有感情而无人理解。①真意:真诚的心志。②世途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华木瓜、马簸箕、铁钉、木札等事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自赞 其一”是全诗的第一句,诗人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他认为,人生就像是一个三川和两浙一样复杂多变,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肩担华木瓜重担,肚束马簸箕三篾。”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人生路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他肩上承担着沉重的压力,肚子里束缚着各种琐事和责任
【注释】 颂古二十首 其十七 闻声见色非闻见,见色闻声是见闻。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赏析】 这首诗以“颂古”为题,赞颂佛祖的功德,颂扬佛法的无边广大。诗中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论述,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深奥的道理。 首句“闻声见色非闻见”,意为听到声音和看到颜色并非真正听见、看见,而是有所感知。这表达了对世俗认识的批判,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都是片面的、表面的。 次句“见色闻声是见闻”
注释: 闻(听):听见。刬除:削去,清除。露布葛藤:比喻无用的东西,像露布上的葛藤一样。不用之乎者也:指不必用《诗经》中的“之”、“乎”、“者”、“也”等字。饶君句下精通:意思是说即使您对诗句理解得很透彻,也不能乱改。未免:不能,不可以。唤驴作马:把人当作驴来驱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针对当时文坛的不良现象而发的议论。作者认为,诗歌创作应当以真情实感为主,不要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变化,不要滥用典故
闻丙丁童子来求火,南方丙丁又属火。 按剑宗师奈若何,是君心下意不过。 注释:听说有个叫丙丁的孩童来求火,而南方的丙丁又和火有关。面对这种情况,宗师又能拿他怎么办呢
【注释】: 闻:听说,听见。三脚驴子:一种两头有蹄的怪胎骡。弄蹄行:即弄蹄而走,指骡子在泥泞的土地上行走。两浙江南:指江南地区,泛指南方。秋复热:指秋季气候仍然炎热。西北风霜:指西北风吹来的寒冷。怯:畏,畏惧。早寒:早春时节的寒意。闭门愁见:关着门却见到。杨花落:柳絮飘飞。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南方听到骡子弄蹄而行的情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两句写骡子的怪异行为和江南的炎热气候
诗句解释: 六门:泛指家中的各个角落,包括客厅、卧室、厨房等。晓夜:无论白天黑夜。家贼难防:指家庭内部的小问题,难以防备和解决。事可伤:事情可能带来伤害或遗憾。识得:理解,知道。家亲恩爱断:因为家庭内部的矛盾,亲情变得疏远。更无一物献尊堂:家里没有任何物品可以献给尊贵的长辈作为礼物。 译文: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家中的各个角落都可以自由开放,但家庭的琐事难以防范,可能会带来一些遗憾
【注释】: 清净本然遍法界,山河大地即皆现 清净:清净无为。法界:佛家语,指整个宇宙或世界。 山河大地即皆显:一切自然景象都显现出来了。 性觉必明认影明,眼耳便随声色转 性觉:本性的觉醒。 识:认识。 影明:影子明亮。 转:转向。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佛性觉醒、自然显现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山河大地的景象,表达了对佛性的理解和领悟,以及对人类感官的超越。 首句“清净本然遍法界,山河大地即皆现”
【注释】将谓:将认为,以为。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更有:还有。更:再。易得:容易得到。好:美好。共住:共同生活。难:难。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世间众生的感慨之词。作者认为,世上的一切众生,都存在着苦难。而人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苦处,却看不到自己也有同样的苦处,这是多么地令人悲哀啊
【注释】 天子:皇帝。老僧:和尚。百草头:指寺庙附近,这里指闹市区。御街:皇宫前的大街。火所:火禁所在的地方。由:同“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寺庙和皇帝的诗句。前两句写寺庙的热闹,后两句则写皇帝与僧侣的关系。 诗中以“颂古”为题,歌颂了寺院里的和尚。他们居住在闹市之中,远离尘嚣,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他们的心中却有一片净土,那就是寺庙中的佛堂与经堂。在这里,他们可以静心修禅,参悟佛教教义
【注释】 颂古:佛教语,指赞颂佛的功德。东司:指寺院。“不将佛法为人说”一句意谓老和尚在寺院里并不向人讲解佛法。 旃檀(zhān tán)香:檀香木制成的香料,有香味,但气味难闻。 父子之机俱漏泄:佛教语,指父子之间的情欲关系。漏泄:泄露、泄漏。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此诗以僧人诵经为题,借僧人诵经之事来说明佛家戒律的严明与修行者持戒的严肃态度
让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颂古 其二十八》: 1. 第一句: "得入门,在门外。" - “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能够进入”或“能够到达”,表示诗人终于能够进入到某个场合或环境。 - “入门”通常意味着进入了某个场所,如门内,这里可能比喻为一种开始或新的阶段。 - “在门外”则表达了诗人尚未完全融入或未能完全进入的状态,这里的“外”可能指代一个较为封闭或者未完全开放的空间。 -
【注释】颂:歌咏,赞诵。古:指古代的贤人。《论语》云:“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赏析】此诗是一首寓言诗。诗人通过颂古,表达了自己对“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一道理的理解。 开头两句,说在京城宣德门前走过的人,如果回头看看那尊塑像,就会惹来灾祸。这是告诫那些身居高官显位者,不要因为自己的地位高贵而傲慢自大,更不要因炫耀自己而招来祸患。 三、四句,说那些没有遭遇不幸的人,要时刻警惕
【注释】 颂古:即《颂古百韵》,是元好问所作的一篇诗体长篇。其三十三,指的是这首诗。赵州红炉:赵州(今河北省赵县)的石匠张忠嗣所烧的红炉非常著名。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赏析】 这是一首颂赵州桥的七言绝句。此诗赞扬了赵州桥的雄伟和精湛,以及它在我国桥梁史上的重要地位。 前两句赞颂赵州桥的坚固与巧妙。“金佛木佛泥佛”是指用金子铸成佛,用木头刻成佛,用泥土塑成佛
注释:在半夜的时候,发现一个小偷,于是点燃火把照看,原来是自己的邻居王大伯。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小偷的经历和感受。诗中“半夜墨漆黑,捉得一个贼”形象地描绘了夜深人静时的寂静与紧张的氛围,而“点火照来看”则展现了诗人的机智与勇敢。最后一句“元是王大伯”巧妙地揭示了真相,既体现了诗人的智慧,也表达了对邻居的感激之情。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