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头瞎却一城人,三圣撩地保寿瞋。
正令只堪提一半,一盲引得众盲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的《颂古 其六十三》。下面是对诗歌的逐句解读:
棒头瞎却一城人,三圣撩地保寿瞋。
- “棒头”在佛教中指禅杖,象征着禅宗的修行和悟性。“瞎却”在这里可能意味着棒头被误用来伤害或迷惑他人。“一城人”表示很多人受到棒头的迷惑。“三圣”可能指的是佛、法、僧三宝中的三位最高尊者。他们通常被视为佛法的象征,而这里的“撩地”可能意味着他们在地面上显现,为众生指引道路。“保寿瞋”(意为保护长寿)可能是指这些三宝通过他们的教导帮助众生延长寿命。
正令只堪提一半,一盲引得众盲行。
- “正令”指的是正确的指令或教令。“只堪提一半”意味着这个教令只是部分正确,或者只适用于一部分人。“一盲引得众盲行”则表达了一种比喻,即一个人(盲者或领导者)的错误行为导致其他人也跟随错误,就像瞎子带路一样,大家都走向错误的道路。
注释:
- 棒头瞎却一城人 - 禅宗修行中,棒头是用来打击邪念的工具,误用可能导致混乱。这里可能指某人误用棒头伤害了许多人。
- 三圣撩地保寿瞋 - 三圣代表佛法的三种象征:佛、法、僧,他们在地面上出现,为众生指引。这里的“保寿”(保护长寿)可能指他们通过教导帮助众生延年益寿。
- 正令只堪提一半 - 一个正确的指令或教令只适用于少数人,可能是因为它过于复杂或不全面。
- 一盲引得众盲行 - 比喻一个人(可能是领导者或盲目的人)的行为导致其他人也跟风行事,就像瞎子领着其他瞎子一样,大家都会陷入错误的境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禅宗的元素和比喻,传达了一种关于领导、智慧和道德选择的重要性。诗中的“棒头”和“三圣”象征着修行和真理的指导原则;而“正令”和“一盲引得众盲行”则强调了正确和错误的示范效应。整首诗鼓励读者深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以及它们对周围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