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观世音菩萨,补陀岩上红莲舌。
不知成佛是何时,打刀须用并州铁。

以下是对《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八十三》逐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诗句解读

  • “南无观世音菩萨,补陀岩上红莲舌”: 这句诗描述了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在佛教中,观世音菩萨是慈悲的象征,她经常以红莲花的形象出现。这里的“补陀岩上红莲舌”可能指的是观音菩萨口中吐出的莲花般的话语,即佛性或智慧之语。
  • “不知成佛是何时”: 表达了诗人对于成佛时间的疑惑。在佛教中,成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个人修行、积累功德和智慧。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成佛这一终极目标的不确定性和探询。
  • “打刀须用并州铁,我亦无物堪寄。”: 这里的“并州铁”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坚硬的兵器材料,象征着坚韧和力量。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坚韧不拔和无所畏惧。同时,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自谦,表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贡献或寄予的。
  • “若存也渠本非无”: 这句诗意味着如果存在的话,它本身就不是虚无的。这是一种对存在的肯定,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事物仍然存在,而不是完全不存在。

译文及注释

  • 释宗杲: 此诗的作者,为宋代僧人,他的诗歌体现了佛教思想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 见色明心事已差,闻声悟道更交加: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看到事物本质后,内心的变化和觉醒。当诗人见到事物的真相时,他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听到某种声音时,他能够理解其中的深意,从而领悟到更高的真理。这两句诗强调了观察和聆听在心灵成长中的重要性。
  • 观音妙智慈悲力,荆棘林生优钵化: 这里提到的“观音”是指观音菩萨,她以其慈悲和智慧的力量帮助众生。“荆棘林生优钵化”则形象地描述了观音菩萨在艰难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慈悲心,用自己的行动来教化众生,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也不放弃。
  •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知己返为雠: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避免是非和争执的智慧。诗人告诫人们不要等到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时才去解决它们,因为在事情还未明朗之前,最好的选择是保持沉默,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 每日诗词: 这个链接提供了丰富的古诗词资源,包括宋词等多种形式的作品,是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学的重要平台。

赏析

  • 宗教象征: 这首诗通过佛教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观音菩萨的形象及其教诲被用来反映诗人追求真理和内在平和的愿望。
  • 哲学思考: 通过描述观音菩萨的行为和她在荆棘林中的教化,诗人探讨了慈悲、智慧和忍耐的主题,这些都是佛教哲学的核心要素。
  • 自然与心灵的对话: “若存也渠本非无”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的对话,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界的存在,来探索生命的真谛和自我的本质。
  • 艺术表现: 此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颂古一百二十一首·其八十三》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自我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