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瓶岂复作瓶事,焦种不应生孽芽。
如彼虚空盘大子,毛轮垂发翳开花。
注释:破碎的瓶子怎么可能再成为装水的瓶子,焦种(即种子)不可能生出新的孽芽。
虚空中像盘大的毛轮垂下来,花蕾在花骨朵中生长着枝叶。
赏析:诗中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的感慨。破瓶不能恢复原貌,种子无法再生新芽,都说明事物的变化是无法逆转的,如同虚空中的大毛轮垂下来一样,花蕾在花骨朵中生长着枝叶。
破瓶岂复作瓶事,焦种不应生孽芽。
如彼虚空盘大子,毛轮垂发翳开花。
注释:破碎的瓶子怎么可能再成为装水的瓶子,焦种(即种子)不可能生出新的孽芽。
虚空中像盘大的毛轮垂下来,花蕾在花骨朵中生长着枝叶。
赏析:诗中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的感慨。破瓶不能恢复原貌,种子无法再生新芽,都说明事物的变化是无法逆转的,如同虚空中的大毛轮垂下来一样,花蕾在花骨朵中生长着枝叶。
【注释】: 自赞:自我赞美。 即真非真,是相非相:既是真的又不是真的。这是佛家禅宗所倡导的“不立文字”的思想。即真非真,是指事物的本相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相非相,是指在认识事物时不应拘泥于表面现象,而应深入其本质。 龟毛拂子,兔角拄杖:用动物的毛发制成的拂子和用兔角制成的手杖。这象征着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以自然之物为伴,以清净之心对待万物。 自歌自舞,独吹独唱:独自歌唱
【注释】 ①颂古:即咏古,吟诵古人的事迹。②其十五:指《颂古二十首》之第十八,此诗写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③门外:指诗人的住所门前。④争实:谁真实。⑤倾:倾倒,倾心。⑥相知:相识。⑦不相识:彼此不相知。⑧“平生”四句:诗人感叹自己一生坦荡无私,却常被人误解。⑨“万般”二句:诗人感慨自己虽然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可又有谁能听懂?⑩虚情:空有感情而无人理解。①真意:真诚的心志。②世途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华木瓜、马簸箕、铁钉、木札等事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自赞 其一”是全诗的第一句,诗人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他认为,人生就像是一个三川和两浙一样复杂多变,需要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肩担华木瓜重担,肚束马簸箕三篾。”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人生路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他肩上承担着沉重的压力,肚子里束缚着各种琐事和责任
【注释】 颂古二十首 其十七 闻声见色非闻见,见色闻声是见闻。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赏析】 这首诗以“颂古”为题,赞颂佛祖的功德,颂扬佛法的无边广大。诗中以问答的形式展开论述,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深奥的道理。 首句“闻声见色非闻见”,意为听到声音和看到颜色并非真正听见、看见,而是有所感知。这表达了对世俗认识的批判,指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都是片面的、表面的。 次句“见色闻声是见闻”
注释: 闻(听):听见。刬除:削去,清除。露布葛藤:比喻无用的东西,像露布上的葛藤一样。不用之乎者也:指不必用《诗经》中的“之”、“乎”、“者”、“也”等字。饶君句下精通:意思是说即使您对诗句理解得很透彻,也不能乱改。未免:不能,不可以。唤驴作马:把人当作驴来驱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针对当时文坛的不良现象而发的议论。作者认为,诗歌创作应当以真情实感为主,不要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变化,不要滥用典故
闻丙丁童子来求火,南方丙丁又属火。 按剑宗师奈若何,是君心下意不过。 注释:听说有个叫丙丁的孩童来求火,而南方的丙丁又和火有关。面对这种情况,宗师又能拿他怎么办呢
【注释】: 闻:听说,听见。三脚驴子:一种两头有蹄的怪胎骡。弄蹄行:即弄蹄而走,指骡子在泥泞的土地上行走。两浙江南:指江南地区,泛指南方。秋复热:指秋季气候仍然炎热。西北风霜:指西北风吹来的寒冷。怯:畏,畏惧。早寒:早春时节的寒意。闭门愁见:关着门却见到。杨花落:柳絮飘飞。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南方听到骡子弄蹄而行的情景,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两句写骡子的怪异行为和江南的炎热气候
诗句解释: 六门:泛指家中的各个角落,包括客厅、卧室、厨房等。晓夜:无论白天黑夜。家贼难防:指家庭内部的小问题,难以防备和解决。事可伤:事情可能带来伤害或遗憾。识得:理解,知道。家亲恩爱断:因为家庭内部的矛盾,亲情变得疏远。更无一物献尊堂:家里没有任何物品可以献给尊贵的长辈作为礼物。 译文: 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家中的各个角落都可以自由开放,但家庭的琐事难以防范,可能会带来一些遗憾
【注释】: 清净本然遍法界,山河大地即皆现 清净:清净无为。法界:佛家语,指整个宇宙或世界。 山河大地即皆显:一切自然景象都显现出来了。 性觉必明认影明,眼耳便随声色转 性觉:本性的觉醒。 识:认识。 影明:影子明亮。 转:转向。 赏析: 这是一首颂扬佛性觉醒、自然显现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山河大地的景象,表达了对佛性的理解和领悟,以及对人类感官的超越。 首句“清净本然遍法界,山河大地即皆现”
【注释】将谓:将认为,以为。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更有:还有。更:再。易得:容易得到。好:美好。共住:共同生活。难:难。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世间众生的感慨之词。作者认为,世上的一切众生,都存在着苦难。而人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苦处,却看不到自己也有同样的苦处,这是多么地令人悲哀啊
注释: 鹄、乌、松、棘,这些都是自然界中的生物。它们各有特点,有的洁白如鹄,乌黑如乌,而松树则苍劲挺拔,棘树则弯曲生姿。 清净比丘僧,却须入地狱。这里说的是出家人应该保持清净,但即使如此,也难免遭受苦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表达了出家人虽然保持清净,但仍然会有人世间的苦难。诗中的"鹄白乌本玄"、"松直棘自曲"都是以自然景物作比喻,描绘了不同生物的特点,而"清净比丘僧
以下是对《颂古 其一百七》的逐句翻译和解读: 1. 拄杖头边无孔窍: - 关键词:「拄杖」指的是僧人行走时使用的拐杖,「头边」指的是拐杖的顶端,「无孔窍」则是指没有孔洞。 - 赏析: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僧人行走时拄着的拐杖,通过「无孔窍」来表达拐杖的独特性和实用性。 2. 大千沙界犹嫌小: - 关键词:「大千」是佛教用语,表示宇宙之大无边无际,「沙界」指的是世界或尘世。 - 赏析
【注释】颂古 其一百五:指佛教中的颂古诗。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意谓进入树林中不会惊扰草木,进入水中也不会搅动波浪。 镬汤无冷处:比喻佛法广大无边,无论多么寒冷的地方都能找到修行的机缘,如佛性之火永远不熄灭。 合眼跳黄河:比喻佛法广大无边,能让人顿悟,如河水滔滔滚滚,一眨眼就能流到黄河北岸。 赏析:《颂古》是一首佛教偈语,表达了对佛法无限广大、永恒不变的信仰。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述
【注释】 偈(jié)七首其一:佛教语,即佛经偈颂的开头。 一叶落:一片叶子落地。 天下秋:指大地进入秋天。 一尘起:地上尘土飞扬。 便有人悟去:就有人领悟了。 今时学者:现在的人。 为甚么:为什么。 却:反而。 不识自己:不认识自己。 【赏析】此诗用一叶落、一尘起作喻,说明一切事物的衰亡都是自然现象,而人的生死轮回也是自然之理。末句点题,表明今人不觉悟的原因。全诗语言简练,含义丰富
仲冬岩寒,三界无安。 译文:仲冬时节山岩寒冷,三界的众生都不得安宁。 注释:仲冬,农历十月。岩,山崖。寒,寒冷。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泛指世间的三大空间。安,安稳。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寒冬时节山岩的寒冷以及三界众生的不安。通过对比富者和贫者的境遇,表达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带来的痛苦。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愚昧,以及人们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整首诗通过对寒冬
【注释】 偈七首 其三滴水:水滴,即露水。冻:冻结。 天寒人寒:天气寒冷,人也感到寒冷。风动幡动:风吹着风铃(幡),使风铃摇动。 云门扇子勃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释鼻孔:用扇子拍打,把云门打上天空的三十三天,并打中了佛祖释迦牟尼的鼻子。 东海鲤鱼打一棒:东海里一条鲤鱼被棍子击中了脑袋。 雨似盆倾:雨下得像倒满了盆一样。 十二时中寻常受用:十二个时辰中的日常生活需要。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