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牙绝顶,结制安居。
包罗万有,吞却十虚。
切忌从它觅,迢迢与我疏。

【注释】乌牙:乌鸦的羽毛。结制:结茅为屋,指隐居。万有:一切万物。吞却:包括、吞下。十虚:十个空洞、空处。忌:不要。

【赏析】此诗是颂扬隐士不追求外物的清高之志。全诗以咏物起兴,借物喻人,以乌嘴(乌鸦)比喻隐者,以乌舌(乌鸦嘴里的毛)比喻其舌头(意即言说和言辞),以乌爪(乌鸦爪子)比喻其脚,以乌目(乌鸦的眼睛)比喻其眼。“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隐者的孤独与超脱。

首句“乌牙绝顶”中的“乌”,用来形容隐者。而“绝顶”则表明他隐居的地方高峻险要,如同乌鸦的巢穴一般。

次句“结制安居”,描绘了隐者的隐居生活。他们选择在山顶上搭建住所,远离尘嚣,过着简朴而安宁的生活。

第三句“包罗万有”,意味着他们的思想境界非常广泛,能够包容世间万物。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高尚品格,也展现了他们在面对世事时的从容和淡定。

第四句“吞却十虚”,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解释。这里的“吞”并非真的吞食食物,而是比喻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内心如同一座空荡荡的宫殿,没有任何空虚的地方。这种心境使得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内心的修炼,而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

最后一句“切忌从它觅”则是强调隐者的独特之处。他们并不追求外界的名利和地位,而是坚守内心的信仰和追求。他们深知,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提升。因此,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整首诗通过咏物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赞美之情。通过对隐者的生活、思想以及行为等方面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独特魅力。同时,这首诗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人们得以了解古代隐者的风采和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