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拈青玉峡,向焦螟眼中。
撮大地来,如粟米粒。
会则事同一家,不会则知我受屈。
【注释】
1.一即一切:指万物都是同一个东西。
2.青玉峡:山名,位于今四川省奉节县西北。
3.焦螟眼:蝗虫眼睛。
4.撮大地来:形容大地被撮成极小的一点。
5.粟米粒:形容极小。
6.事同一家:事情相同。
7.知我受屈:知道我受了委屈,表示谦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语诗,偈语是佛教用语,即“佛语”。偈语是说教、传法或唱导之辞。本篇为禅宗临济宗门下黄龙派禅师慧南所作。
“一即一切”,意思是说万法归一,万法即一法。这是佛家哲学思想的核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宇宙的本源。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有所体现,如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
“拈青玉峡,向焦螟眼中。”这里的“青玉峡”和“焦螟眼中”都是比喻用法,分别指代佛教中的“青玉峡”(即菩提树)和“焦螟眼中”(意指烦恼)。
“撮大地来,如粟米粒。”“撮”在这里有“聚拢”的意思,用来形容将大地聚集在一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将一切万物都看作一个整体,就像把大地聚拢成一粒粟米一样。
“会则事同一家,不会则知我受屈。”“会”在这里有“懂得”的意思,用来形容能够理解这个道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么事情就会变得和一家人一样;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就会知道自己受到了委屈。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强调了理解和实践的统一。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寓言的方式,阐述了佛法中的一些核心观念,如万法归一、烦恼与菩提的关系等。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即通过理解佛法中的哲理来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解脱痛苦、获得智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