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音声相,是人听以耳。
我圜通大士,唯以眼而听。
非特以眼听,六根互为用。
当其互用时,根境不相杂。
譬如帝珠网,交光相融摄。
即此融摄相,各各住自位。
以此三昧力,普施于一切。
俾不离声色,透出声色海。
眼处若闻声,耳处得解脱。
共证十方空,同名观自在。
我作如是赞,定招妄语罪。
既招妄语罪,画者亦是妄。
画者既是妄,此相非真实。
于非真实处,此相常现前。
应作如是观,是真法供养。
注释
- 观音大士赞:这是一首赞颂观音菩萨的诗歌,表达了对观音菩萨以清净眼观看世界、超越世俗声音和色彩的赞美。
- 一切音声相:一切声音的形态和状态。
- 是人听以耳:人们通过听觉来感知这些声音。
- 我圜通大士:指观音菩萨,“圜”意为圆满通达,“大士”是对菩萨的尊称。
- 唯以眼而听:观音菩萨只用眼睛来观察世界,用听觉来修行佛法。
- 非特以眼听:不仅是用耳朵听,还包括其他感官如鼻、舌、身等。
- 六根互为用: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它们相互配合,共同体验世界。
- 当其互用时:当这些感觉器官同时工作时。
- 根境不相杂:感觉器官与外界环境互不干扰,保持清净。
- 譬如帝珠网:比喻一种能够包容和融合各种光线的精美珠宝。
- 交光相融摄:各种光芒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或景象。
- 即此融摄相:这就是那种融合后的美妙景象。
- 各各住自位:每个人都能在这个景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位置感。
- 以此三昧力:凭借这种定慧之力(佛教中的定慧是指心无杂念,专注一境)。
- 普施于一切:这种力量普遍地作用于所有存在的事物上。
- 俾不离声色海:使得我们不离开声色的世界。
- 眼处若闻声: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听见周围的声音。
- 耳处得解脱:即使在没有视觉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 共证十方空:在十方世界中都能证悟到空性。
- 同名观自在:都被称为观世音菩萨,都是自在的化身。
- 我作如是赞:这是我的赞美之词。
- 定招妄语罪:如果这种赞美被当作真实的言辞,可能会被认为是诽谤或者虚假的言论。
- 既招妄语罪:已经因为这种赞美而被指责为诽谤。
- 画者亦是妄:那些画出这些景象的人,也是在制造虚假。
- 画者既是妄:画出这些景象的行为本身就是虚假的。
- 此相非真实:这种外在的相状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 于非真实处:在那些虚假的地方。
- 此相常现前:这些虚假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 应作如是观:我们应该这样去看待和理解这一切。
- 是真法供养:这些都是真正的佛法的供养和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