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不得,舍不得,状不得。
西天碧眼胡,尽力道不识。
识不识,临际德山,太平奸贼。

【注释】

偈颂:佛教禅宗用语,指佛门弟子所作的赞颂。

西天:梵语“西方”的音译,指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印度。

碧眼胡:指古西域中天竺国国王阿育王(公元前327—前298年),以眼如碧玉而著称,故称。

尽力道:谓竭尽一切力量。

识不识:意即是否识得、理解得了。

临际:临近,此处指到达。

德山:为唐代名僧。

太平奸贼:意指那些在太平时期作奸犯恶的人。

【赏析】

此诗为《偈颂一百三十三首》中的第九十二首。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一个字。诗句结构紧凑,言简意赅。

“取不得,舍不得,状不得。”这一句是说,有些东西既难以得到,又不愿意失去,更无法表达出来。这是一种人生境界,一种人生态度。它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种豁达的心态,既要有追求美好的欲望,又要有知足常乐的胸怀。

“西天碧眼胡,尽力道不识。”这一句是说,有一位西天来的僧人,他竭尽全力去学习佛法,但仍然没有弄懂其中的奥秘。这让我们想起了那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识不识,临际德山,太平奸贼。”这一句是说,这位西天来的僧人虽然尽力去学习佛法,但他仍然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这时,一位名叫德山的禅师出现了,他说:“你虽然努力地去学习,但还是没能领悟到佛法的真谛。”这位僧人感叹地说:“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佛法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理解的!”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僧人努力学习佛法却未能领悟其中道理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它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有一种豁达的心态,既要有追求美好的欲望,又要有知足常乐的胸怀;同时,也要有一颗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心,这样才能更好地领悟生活的真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