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蒙虚壁冷萧萧,未厌家风太寂寥。
门外依前积深雪,不知谁肯立齐腰。

【注释】

少室:指嵩山。因山形似偃鼠,故名。

尘蒙虚壁冷萧萧:嵩山的庙宇,在尘雾中,显得十分清高孤寂。

未厌家风太寂寥:我不愿厌倦了嵩山的庙宇清静、幽雅,这里用“家风”来指代嵩山庙宇的清高、寂寞。

门外依前积深雪:门外依然堆积着深冬的积雪。

不知谁肯立齐腰:是谁愿意站在嵩山的庙宇前,与嵩山一样,高高地直立着身躯?

赏析:

首句写庙宇之高,用笔极为简练,只用“尘蒙”两字,就把嵩山的庙宇写得高耸入云,使人感到它孤峭、高峻。次句写庙宇之静,用笔更为简练,只说“未厌家风太寂寥”,就让人感到嵩山之庙宇是那么宁静、幽雅,没有一点人声嘈杂。这两句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写出作者对嵩山的热爱之情。三至五句又写景,但所写之景已不是嵩山庙宇之景,而是嵩山之景。“积深雪”是说雪厚,“齐腰”是说雪深。从这句诗开始,诗人由写嵩山之景转到写自己对嵩山的赞美之情。最后一句“不知谁肯立齐腰”,是对嵩山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是写于作者任河南府司功参军期间。当时,洛阳一带正遭大旱,作者在《早秋有怀》诗中曾提到“东都苦久旱,赤地几成林”,可见旱灾已经持续了很久了。而此时的嵩山庙宇却依然积着厚厚的积雪,这不禁使作者想起了杜甫《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那雄伟的泰山,真是令人向往啊!而此时,那巍峨的嵩山,也像那高大的泰山一样屹立在中原地区,真是令人敬仰啊!然而,嵩山虽美,却无人欣赏,没有人敢于登上它的山顶去观赏它那秀丽的景色。想到这里,作者不禁为嵩山和泰山的命运感到惋惜。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