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寒,腊后看。
无人知此意,令我忆南泉。
【注释】冬不寒:冬天不寒冷。腊后:指腊月之后。南泉,即“支道林”,是东晋时期名僧,住于虎丘山北的支硎寺。他与王羲之、许询等人结为好友,常在山上聚会,讨论佛理,并有诗咏道:“支公虽爱客,谢客自清谈。”
【赏析】此偈以颂扬支道林的高风亮节,表现了对友人深厚情谊,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佛学的虔诚和向往。诗人通过描绘冬日景色和支道林的高尚品格,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冬不寒,腊后看。
无人知此意,令我忆南泉。
【注释】冬不寒:冬天不寒冷。腊后:指腊月之后。南泉,即“支道林”,是东晋时期名僧,住于虎丘山北的支硎寺。他与王羲之、许询等人结为好友,常在山上聚会,讨论佛理,并有诗咏道:“支公虽爱客,谢客自清谈。”
【赏析】此偈以颂扬支道林的高风亮节,表现了对友人深厚情谊,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佛学的虔诚和向往。诗人通过描绘冬日景色和支道林的高尚品格,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注释】 鬅鬙:形容头发蓬松。乖角:指眼睛有神。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奥旨:深奥的义理。永嘉:古地名,在今浙江温州。执文字见:执着于语言文字的形式。离文字缚:摆脱了语言文字的束缚。四座:四周的人。昭昭:明显的样子。教苑:教育园林。祥麟:吉祥的动物,比喻贤人、圣人。啸岩:指僧人。一枝不致寥寞者:指僧人不会因为一个人独自修行而寂寞。 【译文】 我头上的头发蓬松,眼睛明亮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福州长溪乐山王居士遣儿惟惺投师薙发写师顶相请赞其一: 1.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 - “闻名”意为听到名字或传闻。 - “见面”意为直接见到人或事物。 - “不如”表示两者相比较。 -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意味着在听到别人描述之后,亲自见到某人往往更加印象深刻。 2. 两重虚假,一对眼睛。 - “两重虚假”指的是双重的不真实。 -
诗句释义 - 东山之源:指的是东山的源头,象征着起点或起始之地。 - 东涧之渊:指的是东边的山涧,可能暗指深远或隐秘之处。 - 截流之机:比喻掌握关键的机会或时机。 - 验人之眼:用来衡量或验证人的行为和品质。 - 扬清激浊:提倡正义,批评邪恶,通常用于形容政治或道德上的变革。 - 地覆天翻:形容变化巨大,几乎颠覆了原有的秩序或状态。 - 六代祖师:泛指历代高僧或者修行者。 - 竖毛呵手
悦堂穆知閤写师顶相请赞 春天水满四泽,夏天云多奇峰,秋天月扬明辉,冬天岭秀孤松。 译文: 春天的水波荡漾,覆盖了四野的湖泊;夏天时,云层密布,形成无数奇特的山峰。 秋天的月光洒满大地,照亮了万物;冬天的时候,山岭上独自挺立着一棵松树。 难以描绘的景象,无法找到知己,只能欣赏这美妙的自然风光。 注释: 四泽:指四边的水泽之地。 夏云多奇峰:夏天的云朵形状奇特,犹如无数的山峰。 秋月扬明辉
注释:形容王居士瘦骨嶙峋,像一担夫一样。在江湖上漂泊了几年,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人请他去上祖师的画像。 赏析:这首诗是福州长溪乐山王居士派儿子惟惺去剃发写师顶相请赞的诗篇之一。前两句写王居士的外貌。后两句写王居士的遭遇。全诗通过描写诗人的形象,揭示了他的身世和遭遇,表达了他的愤懑情绪
这首诗是赞美六祖惠能的,惠能是禅宗五祖弘忍门下的弟子,后来创立了禅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应无所住,白日迷路。 - “应”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应当”。 - “有所住”指的是有所依赖、固守。 - “白日”在这里是指白天,太阳。 - “迷路”是指迷失方向,比喻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或者方法。 - “应无所住”就是说应当放下所有的执着和依赖,不要固守任何形式的东西,要自由自在地生活。
【注释】: ①五祖:唐代禅宗五祖为弘忍,六祖为慧能。 ②传:传宗接代。受:接受。恩:恩惠。 ③怨:怨恨。 ④无受无传:没有接受也没有传授。 ⑤儿孙:后代子孙。 【赏析】: 这首七绝是赞扬五祖六祖的诗作。全诗通过“传”和“不传”的对比,赞美了六祖慧能继承五祖弘忍的宗旨,发扬光大,使佛教得以传播于世,并得到广大信众的信奉;而五祖弘忍则因门徒众多,弟子争权夺利,导致佛教分裂的局面。
圆觉寺的僧人,顽空法师讲道,真赞主唱佛经。 眼中有筋,舌头无骨。 卓然特立,天台祖室。 写悬河辩而四方绝唱,离文字相而诸天雨花。 扣其关者纷纷纭纭而退席,得其旨者峥嵘峥嵘而莫及。 且不以慈悲宝帐破麈白拂而当家传,自有鸾胶续断弦。 这首诗是关于圆觉寺僧人的颂扬之作。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僧人的非凡特质,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佛法修为,而且在演讲和辩论方面表现出色。他们的演讲如同悬河般滔滔不绝
【注释】 自赞:自我欣赏。 出林:离开树林。 虎方怒:老虎正生气。 方:正。 横冈:山的斜坡。 蟒(mǎn):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这里指山间蜿蜒的小路。 嗔(chēn):生气的样子。 世:世间,人间。 途路客:在道路上行走的人,即行人。 伤人:伤害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说:老虎刚出森林的时候,它正怒气冲冲;而山间的小路就像一只正在发怒的老虎。世间没有走在路上的行人,终归是不会伤害到我的
注释:诺讵罗尊者是印度佛教高僧,他赞颂石壁搀空起,银河一派悬。贪观无断续,来去不知原。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石壁的壮丽景色和银河的浩瀚景象。首先,诗中的“石壁搀空起”形象地描绘了石壁的巍峨壮观,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而“银河一派悬”则展现了银河的浩渺无际。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之中。其次,诗中的“贪观无断续,来去不知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无限向往和陶醉之情
这首诗的意思是:钟鼓声喧哗,鸟雀闹中庭。圆通门不锁,眉毛落又生。 注释:钟鼓声喧哗:形容声音喧闹嘈杂。圆通门:寺庙的山门,通常用石砌而成,门上刻有各种佛像和经文。眉毛落又生:形容眉毛像被风吹落后又重新长出来一样,比喻事物变化多端,难以预料。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钟鼓声喧哗、鸟儿在中庭乱飞等场景,表达了对世事纷扰、人心浮躁的感慨。诗中的圆通门不锁,寓意着世事无常,一切都有可能改变
南山云,北山雨。 【注释】:指佛教中所说的“南赡部洲”和“北郁单越”,即南方的印度和北方的尼泊尔。这两句诗是说,佛祖在南方教化众生,而在北方教化众生。 毗卢楼阁,豁开门户。 【注释】:指佛教中的“毗卢遮那佛”。这两句诗是说,佛祖在南方教化众生,而佛祖也在北方教化众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佛祖无论在哪里教化众生,都会打开自己的心扉,让众生进入其中。 花簇簇,锦簇簇。 【注释】:“簇簇”形容花朵繁密
诗句释义与译文: 铁蒺藜椎,转弄转危。 丹霞烧木佛,院主落须眉。 南山炉添今日火,作者不同归。 注释: 1. 铁蒺藜(ji li zi)椎 - 用铁制成的尖锐物体,常用于打击或防御。 2. 转弄转危 - 形容情况或局势的不稳定和危险。 3. 丹霞(dan sha) - 红色的云霞,通常指日出或日落时的天空景象。 4. 木佛 - 佛教中的一种雕像,通常由木头制成。 5. 院主 -
【注释】 明星:佛语,指悟道。无生:指无为。攧落:坠落。阿鼻:地狱名。业火坑(huǒ kēn):佛教名词,指地狱中受罪者所受的苦。三百馀番:三百多次。说不出:形容说不清,无法表达的意思。为他闲事: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惹得烦恼,长无明:长时间不得安宁或没有觉悟。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颂佛祖功德的偈语,全诗共六十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五十一首。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赞美佛祖的功德,并以此警示世人要珍惜生命
【注释】 壁观婆罗门:指佛教的婆罗门教。 传远枝派分:指佛教各宗派的传承,分支繁衍。 寸土不存也:意为佛寺被毁,佛经被烧,连一点土地也没留下。 焚香作忌斋:举行祭祖或祭祀祖先的仪式。 普请礼三拜:参加祭祀的人按次序向死者磕头行礼。 【赏析】 《偈颂六十五首 其五十二》是唐代僧人贯休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讽刺的口吻,揭示了佛教徒崇奉佛法、追求净土而不知因果报应的道理,批判了他们只知烧香念经
偈颂六十五首 其五十三 古佛堂前,三头六臂。 祖师门下,道绝人荒。 衲僧者里,银山铁壁。 慧日峰顶,春风和气。 注释与赏析: 1. 古佛堂前,三头六臂。 - 古佛堂前:描述的是一处古老的佛堂,象征着佛教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传承。 - 三头六臂:形容佛的形象或象征,头部代表智慧,双手代表慈悲,六臂代表多方面的智慧和能力。这里的“三头”可能指的是佛陀的三个主要特征——悲、智、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