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担终难荷,岩栖尽可攀。
爱闲嫌日短,遇兴不知还。
谷啸风搏虎,窗明月启关。
馀生无异念,赢得放疏顽。

【注释】

北山庵居:隐居在北山的庵里。

祖担终难荷,岩栖尽可攀。爱闲嫌日短,遇兴不知还。

祖担,即肩挑重担之意。

岩栖,指在岩石上栖息。

爱闲嫌日短,遇兴不知还:喜欢清静而嫌日子过得短,兴致来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谷啸风搏虎,窗明月启关:山谷里呼啸着狂风,老虎被惊醒了;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我打开房门。

馀生无异念,赢得放疏顽:余生没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念头了,因此能够放松地放任自己的顽劣。

【赏析】
此诗是作者隐居北山后所作的一首七绝。前四句写隐居的生活情趣与生活态度,后四句写自己的心态。全诗表现了一种淡泊明志、随遇而安的生活哲学。
开头两句“祖担终难荷,岩栖尽可攀”,说自己肩挑重担终归难承其任,隐居山林也尽可以攀登。这两句用典,“祖担”指担子很重,比喻责任重大,不容易承担,“岩栖”指栖息在高山岩石之上,比喻隐逸。
第三、四句“爱闲嫌日短,遇兴不知还”,是说喜爱闲适而嫌日子过得太短,兴致来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里的“闲适”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享受,“兴”是诗人内心的感受。
第五、六句“谷啸风搏虎,窗明月启关”,是说山谷里呼啸着狂风,老虎被惊醒了;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我打开房门。这里通过描绘一幅幅幽静的山林夜景图,表达了诗人隐居后的恬淡心境。
第七、八句“馀生无异念,赢得放疏顽”,是说余生没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念头了,因此能够放松地放任自己的顽劣。这里以“放疏顽”来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自由自在。
这首诗语言简练,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同时,它也体现了一种人生哲学——淡泊名利、随遇而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