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大士舍全身,要使迷途脱苦轮。
无奈众生难教化,天堂地狱又重新。
【注释】
阄(jiū):抽。观音:即观世音菩萨,佛教中救苦救难的菩萨。水陆:佛教指施舍给饿鬼、畜生、人等的供品。帧:佛像。
【译文】
吉祥大士舍弃了全身,希望帮助迷途者摆脱苦难轮回。
无奈众生无法教化,天堂地狱又重新出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菩萨的大德之词,歌颂观世音菩萨舍身度众、拯救众生的慈悲精神,表达了人们对于菩萨的崇敬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菩萨深深的敬仰和感激之意。
吉祥大士舍全身,要使迷途脱苦轮。
无奈众生难教化,天堂地狱又重新。
【注释】
阄(jiū):抽。观音:即观世音菩萨,佛教中救苦救难的菩萨。水陆:佛教指施舍给饿鬼、畜生、人等的供品。帧:佛像。
【译文】
吉祥大士舍弃了全身,希望帮助迷途者摆脱苦难轮回。
无奈众生无法教化,天堂地狱又重新出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颂菩萨的大德之词,歌颂观世音菩萨舍身度众、拯救众生的慈悲精神,表达了人们对于菩萨的崇敬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观世音菩萨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菩萨深深的敬仰和感激之意。
【注释】: 1. 毡拍板,无孔笛。毡拍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羊皮制成的,拍打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笛子是竹制的,吹奏时发出悠扬的旋律。两者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响效果。 2. 省要乞一言,虚空轰霹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节奏和音调,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3. 临机不解,转身又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遇到突然的变化或者突发的情况
【注释】 宣:宣布。兴化:唐代宗室支派,以宣城(今安徽宣城)为郡。问答图:即《宣和画谱》所载之《宣和画谱》卷五“宣和画谱”中的《宣和画谱》。庆会:指君臣欢聚庆贺。豁:开。全机:万事皆通的意思。百亿:形容极多。乾坤:指天地之间。光辉:光彩照耀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通过赞美宣纸的质地、色泽和神韵,表达了对宣纸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诗人用“庆会”二字,把宣纸放在君臣欢聚庆贺的场合下赞颂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前两句写冤仇和债主的相遇,中间两句写双方矛盾冲突的原因,最后两句写双方和解的过程。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冤有头”是说:仇怨有原因。“债有主”是说:债务有欠方。“天然欲访庞翁”是说:天生要见这个老翁。“恰好撞著此女”是说:恰恰遇见了这个女子。“揣尽家私,瓜甜蒂苦。”是说:把家里的全部财产都拿出来,结果却得到了不甜的瓜果,原因是:把甜的瓜蒂也挖出来吃掉了
注释 - 肃宗:指唐朝皇帝李亨,即唐肃宗。 - 问忠国师:指的是向忠信的和尚询问关于调御之道。 - 十身调御图赞:一种道教修行方法,意指通过修习“十身调御”,以调和身心,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 万乘:古代帝王的尊称,指代皇帝。 - 垂衣而治:形容皇帝不亲自过问政事,而是让大臣们处理国家大事。 - 答处太颟顸:回答得太过马虎,没有认真对待。 - 十月清霜重:描绘了深秋时节,寒气逼人的景象
【注释】参药山:即药山,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图赞:指绘画作品的题赞。黑豆:形容黑云。 青松:松树。癯然:瘦削的样子。老比丘:年老的和尚。吾无隐:我无处躲藏。云水曲周遮:指佛教中所说的云遮雾绕的神秘境界。周遮:遮蔽。傍人眼里花:指佛家的花果世界。 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药山景色之神奇、美丽和神秘。 首句“黑豆数无穷”形象地描绘了药山上空浓密的云雾,仿佛是无尽的黑豆。这里的“黑豆”既指自然界中的云
【解析】 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藏头露影问来由”意思是:你隐藏的身影,究竟是从何处而来?“却把西江尽力酬”意思是:我却要用西江水来尽情地报答你。“回首眼空天地窄,不知身在御街游”是说,我回头望去,天地好像都变得狭窄了,自己却像飘浮在空中一样,不知道身在哪里。 注释中涉及的关键词有:庞居士、马大师、图赞、西江、御街。赏析中应抓住关键词展开,如“庞居士”是这首诗中的人物
这首诗描述了庞居士全家外出求神拜佛的场景。诗中的关键词“图赞”表示寻求帮助和祝福。 第一句:“神出鬼没,接响承虚。” 这里的“神出鬼没”形容庞居士的家人们行动神秘莫测,如同神仙一样不可捉摸。而“接响承虚”则形容他们的行为灵活多变,善于应对各种情况。 第二句:“这一火络,邪法难扶。” 这里的“火络”可能是指一种强大的法术或者势力,而“邪法难扶”则表示这种力量强大到无法被轻易抵挡或消除。
【注释】 黄檗:即黄檗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中曹洞宗的别称。礼佛掌宣宗图赞:是黄檗禅僧对唐宣宗所作的颂诗。 七赤之躯:指宣宗皇帝的体貌特征。 额有圆珠:额头上像圆珠一样明亮发亮。 问著便掌,胆大心粗:意思是说,宣宗皇帝一见到禅师就敢于下拜,其胆量和心胸都十分粗犷豪放。 不是大中天子:意谓不是正统的天子。 几乎唤马作驴:比喻宣宗皇帝昏庸无能,连马都不如。 大家水底按葫芦
【诗句释义】 文宗问:终南山的蛤蜊瑞相图赞。 译文:皇上询问终南山的蛤蜊瑞相图赞美之词。 注释:终南山,是唐代长安附近的一座名山,以秀美著称。蛤蜊,这里指蛤蜊图,即蛤蜊形的图画。文宗,唐武宗李炎(814—846年)的年号是会昌。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到皇帝的赏识后写的一首应诏诗。诗中“人言大士应身,我也疑他真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赞赏自己的感激之情。同时
【注释】 初而欣:起初很欣赏。久而厌:久而久之就厌倦了。明月夜光:指月亮在夜晚的光辉。多逢按剑:多次碰上持剑的人。信得及:相信能够实现。自有灵验:自然有灵验。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和尚对世俗繁华的厌倦,向往清静的生活。首句“光禅者请赞”,光禅师请赞颂。诗人以禅宗的空寂之境为背景,通过描写光禅师与俗世的交往来表现其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次句“初而欣,久而厌”是说开始的时候,他对世俗生活感到高兴
释义: 太阿剑横按着,血淋漓,铁心肝都皱眉。 进入龙泉寺后,却翻出死账,他未必肯放过你我。 注释: 1. 太阿:即“干将”,春秋时期铸剑名匠欧冶子和楚人卞和的后裔干将、莫邪夫妇所造之剑。相传此剑有雄雌两把,雄剑曾为楚王所藏,后被吴王夺去,吴王又将其赐给干将,并命其妻莫邪为之作丈夫之剑。 2. 横:倒置。 3. 血:指鲜血。 4. 不庵:不容忍,不肯原谅。 赏析:
【译文】 和尚进献的符咒,是衲僧肘后的灵符,谁会管它从前有还是没有。 一块木板都不能担到底,又来依样画葫芦。 【赏析】 这首宋诗,以禅宗公案“拈花微笑”作引子,写一位禅师对弟子说出了一则禅语,即“衲僧肘后个灵符,谁管从前有与无。片板不能担到底,又来依样画葫芦。”这则禅语是禅宗中有名的公案。据载:在唐朝时,百丈怀海为了提倡禅学,特地写了《示众》。他在书中说道:“吾有一物,常亲持用,不令间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这是一首寓言诗,以猫和鼠的故事作比喻,借物喻人。前两句写“求猫子”者,意在说明他虽贫贱,但志节不移;后两句则用猫与鼠的关系来比喻主与仆的关系,说明他虽然受到赏识,但终不为权贵所动。 【答案】 译文:堂上的新生虎面狸,千金许我也不肯离开。我家贫寒所以没有偷老鼠,想见它翻身上树的时候。 注释:①求猫子:即求得猫的恩惠。②堂上
诗句释义: 1. 半怯春寒病未苏:形容春天的寒冷让人有些害怕,身体还未完全恢复。 2. 出门无力为三呼:因为害怕冷,出门时连叫唤都显得没有力气。 3. 诸方辣手如灵验:表示各地的医生医术高明,如同灵丹妙药一样有效。 4. 秋晚应归捋虎须:意味着秋季傍晚时分,应该回家去抚摸老虎的胡须,暗指秋天即将过去,冬天即将到来。 译文: 在春寒料峭的日子里,我身体虚弱,出门时连声音都发不出来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瘦牛,即老牛,这里用“文瘦”代指友人。清寒:形容天气寒冷,也可形容人贫苦、清白。骨拄皮:指骨头上长满了青苔,形容年岁很大。无心力:没有力量去耕种了。 【答案】 译文: 老牛啊,你只有一副清寒的骨头,支撑着你的皮毛,你也没有力气耕耘了。 虽然天下还有闲地,但可惜你已经衰老,不能像春天里草长得那么茂盛了。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