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往浙东西,挨得头荒露伏犀。
因话编蒲米山老,不禁秋夜听莎鸡。
【注释】
①省:探望。②蒲米山:在今湖南常宁县西北,相传为汉相如游学处,因以“蒲米”名之。③莎鸡:一种虫,鸣声似“莎”,又名莎蝇。④浙东、浙西:指浙江东部和西部。⑤头荒:头发稀疏貌。⑥伏犀:《列子·黄帝》载:晋大夫王武子有牛,夜见天上北斗柄下有一老人星,仰视之,见其上有白点,如霜雪,以为老翁也,号之曰“太公”。后因称星名“太公”,或称“白头星”。⑦编蒲:编织的席子。⑧听莎鸡:即听蟋蟀之声。⑨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友人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译文】
十年来我往返浙东西,头发稀疏如同老翁头上的伏犀。
因为谈论起编蒲米山的老人,不禁在秋夜听到莎鸡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谪期间。诗中通过描写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内心的忧愁与无奈。首句“十年来往浙东西”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频繁往来,展现了他们的友情深厚。次句“挨得头荒露伏犀”则通过“头荒”这一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担忧,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助。第三句“因话编蒲米山老”则引入了新的人物——编蒲米山的老翁,这个角色的出现不仅为诗歌增添了新的故事元素,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情感切入点。第四句“不禁秋夜听莎鸡”则是全诗的高潮部分,通过描述自己在秋夜里聆听莎鸡之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最后一句“赏析”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评价,强调了诗歌的主题——对友人的关心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