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记七峰来玉几,去年花月下云坳。
未周一岁背盟我,剔尽春灯眼不交。

注释:

棘林和尚:指唐代诗人贾岛。

遗书至:指贾岛寄给他的书信。

因记:回想。

七峰:山名,在江西九江县。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中说:“匡庐奇异观,七峰如七星文。”

玉几:玉制的几案。这里指贾岛所居的草堂。

云坳:山谷名,在九江县。

未周:不周详,没有周全考虑。

背盟我:违背我的心愿。

剔尽:点灯彻夜,彻夜不眠。

赏析:

这首诗是贾岛写给他的好友孟郊的。贾岛与孟郊都是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一生贫寒,孟郊家境也相当窘迫,他们之间友谊深厚。孟郊死后,贾岛写了《哭孟郊》一诗以吊之,其中说到“故人贾岛死,无子亦无兄”,可见两人友情之深。

贾岛一生穷愁潦倒,仕途坎坷,但他却始终矢志不移地追求着高洁的人生境界。他在诗中写道:“吾徒欲为百世师,其次犹为一朝英。”(《送无可上人》);“一生江海路,万事草堂僧”(《寄赵莒州刺史》)。这两句话充分表现了他对清苦生活的执着追求,对世俗名利淡泊处之的恬然态度。

贾岛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清新简练,不事雕琢,有“枯涩”之称。他善于运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歌具有一种朴素的美。这种朴素美正是他的诗歌最大的优点。

这首诗就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愤之情。全诗共四句,前三句分别描写了“玉几”、“云坳”、“花月”等景物,后一句则抒发了自己的悲愤之情。

首句“棘林和尚遗书至”,说的是贾岛的好朋友、僧人荆岫从庐山下来,把一封信交到贾岛手里。这封信是荆岫从庐山写来的,信中有几句话写道:“……去年花月下云坳。未一周年背盟我,剔尽春灯眼不交。”荆岫在信中表达了他对贾岛的思念之情。贾岛收到信后十分感慨,于是作此诗以表心意。

第二句“因记七峰来玉几”,写的是贾岛想起当年和荆岫一起在七峰山下游览的情景。那时,荆岫住在山脚下的玉几寺里。而他自己则住在山上。他们经常相约一起去游览名胜古迹,并互相赠诗唱和。然而自从荆岫离开以后,自己就再也没有去看过那熟悉的山间风景了。

第三句“去年花月下云坳”,写的是去年春天时荆岫曾来到玉几寺下过云坳。当时正值花开月明之际,荆岫曾来到玉几寺观赏美丽的春色。

第四句“未周一岁背盟我”,写的是荆岫已经离开了一年时间。这一年里,自己一直思念着这位老朋友,但荆岫却没有回来探望自己。因为荆岫违背了自己的诺言,没有实现当初的承诺,所以自己一直耿耿于怀。

最后一句“剔尽春灯眼不交”,写的是荆岫离开一年后,他终于回来了,并且向自己道歉说对不起。但是此时,自己已无心再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了。因为自己的内心充满了悲伤和失望,就像用剔尽的蜡烛点亮的灯光一样,再也看不到春天的美丽景色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