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容鹰爪,面目可憎。
掉发南岳,下山教化。
从臾梼林,对御讲经。
不守疆界,干犯清平。
灭得中峰正法眼,破沙盆子话方行。
偈颂二十四首 其八
镜容鹰爪,面目可憎。
掉发南岳,下山教化。
从臾梼林,对御讲经。
不守疆界,干犯清平。
灭得中峰正法眼,破沙盆子话方行。
注释与赏析:
镜容鹰爪,面目可憎: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镜容”指的是镜子中的容颜,”鹰爪”则暗示了一种锐利、凶猛的样子。将两者结合,形象地表达了一种令人生厌的容貌,使人感到厌恶。
掉发南岳,下山教化:这里“南岳”指的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名山,通常被认为是道教圣地之一。”掉发”意味着某种象征性的改变或脱落,而“下山教化”则是指下山来传播教化,即教导人们道理,引导迷途知返。这句话寓意着诗人即将离开隐居之地,开始下山教化众生。
从臾梼林,对御讲经: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与皇帝面对面讲解佛法的场景。”从臾”意为随时,表示诗人随时准备下山教化;”梼林”是古代的一种树木,常用于比喻高深莫测的知识或学问;而“对御讲经”则是向皇帝讲授经文,显示了诗人的高僧身份和教化使命。
不守疆界,干犯清平:这里的“疆界”指代的是界限或边界,而“干犯”则表示触犯或逾越。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不会受到外界干扰,坚守自己的修行和教化使命的决心。
灭得中峰正法眼,破沙盆子话方行:这句诗通过两个动作——“灭得”和“破沙盆子”,形象地描述了诗人的修行成就和教化方式。”灭得”可能指的是熄灭了烦恼或杂念,达到了清净的境界;”破沙盆子话方行”则是指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不断追问真理直到真相大白。这两句诗意地展现了诗人通过不断的修炼和实践,最终达到了高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