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持来晓者疏,自称灵验世无如。
依然还我唐人译,始有人知是梵书。

【注释】

颂古一百首 其四十三:

贝叶持来晓者疏,自称灵验世无如。

依然还我唐人译,始有人知是梵书。

【赏析】

这首诗的译文是“贝叶经被带到早晨,人们说它很灵验,世上没有比得上它的了;后来,我才知道它是梵书”。

贝叶经又称《贝多树》、《贝叶集》,是佛教用贝多树叶制成的抄本。公元7世纪中叶,印度僧人摩揭陀国那烂陀寺高僧菩提达摩在传教过程中,从天竺带来贝叶经,后经唐代玄奘大师翻译,成为汉文佛典。

贝叶经在传入中国之前,早已在中国流传。早在南北朝时期,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论》中有“贝叶所载,犹在目前;但见义味,不睹文字”之语。

《贝叶经》为卷轴式,长二尺许,宽一尺五寸,以竹简为背,每简长四寸余,宽一寸余,厚半寸许。经文用梵文书写,并有图画、佛像等装饰物。由于贝叶本身质地脆弱,故在书写时必须十分谨慎。贝叶经在隋唐时期极为盛行。

此诗是一首咏贝叶经的七言绝句。首句“贝叶”即指贝多树叶子制成的贝叶经。第二句“称灵验”,是说贝叶经非常灵验。第三句“世无如”,是说世上没有人能够与贝叶经相提并论。最后一句“还我唐人译”,是说这些贝叶经都是唐代玄奘大师等人翻译的。

这首诗通过咏叹贝叶经的灵验,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和对玄奘大师等人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种迷信风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