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前旧月明,吴王台上莫秋声。
离情只在斜阳里,断柳荒烟写不成。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黄鹤楼”是武昌著名的名胜古迹,相传三国时吴王孙权曾在此宴饮赏月,故有“黄鹤楼前旧月明”之句。诗人由黄鹤楼写到吴王台,再从吴王台回到武昌城。这几句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2.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赏析。

“莫秋声”的意思是:不要听到秋天的声响。“莫秋”即不闻秋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离情”指作者在武昌时的孤独寂寞之情。“断柳”“荒烟”是作者所见景物,也是诗人所思之物。这里既点出地点(武昌),又暗示季节(深秋季节)及人物(游子)。

3.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

“只”字,表明诗人的情感态度,强调“只”这一限定条件,使感情更为强烈;“斜阳里”,突出时间,说明游子此时正处在落日时分,突出时间;“断柳荒烟”四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飘零零落的景象写得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情怀。

4.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分析。

“只”“斜阳里”“断柳荒烟”等词语,都表现了诗人的愁苦心情。

【答案】

送祖书记之武昌

①黄鹤楼前旧月明,吴王台上莫秋声。

②离情只在斜阳里,断柳荒烟写不成。

译文:

武昌城外黄鹤楼旁,昔日中秋明月高悬,吴王台边莫要听见秋风萧杀之声。我此刻的离情别绪,全都融入那西下残阳之中,而那断折的柳枝和荒芜的烟雾,也难以为我抒写尽此离情。赏析:

首联先描写了武昌城外黄鹤楼前的景色。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历代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诗人借景生情,以黄鹤楼为背景,将目光投向了远方。

颔联写诗人在武昌的所见所感。“莫秋声”,意为不要听到秋天的声响。“莫秋”即不闻秋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离情”,指诗人在武昌时的孤独寂寞之情。“只”字,表明诗人的情感态度,强调“只”这一限定条件,使感情更为强烈;“斜阳里”,突出时间,说明游子此时正处在落日时分,突出时间;“断柳”和“荒烟”都是作者所见到的景象,也是诗人所思之物。这里既点出地点(武昌),又暗示季节(深秋季节)及人物(游子)。

颈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离情别绪。“只”“斜阳里”“断柳荒烟”等词语,都表现了诗人的愁苦心情。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通过写景抒情来渲染离别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凉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