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不应机,总是非时语。
长至令辰,天清地宁。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十六
说法不应机,总是非时语。长至令辰,天清地宁。
注释与赏析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岁受具足戒后,游历各地,遍参名师学习佛法。在诗中,他通过自然景象和季节变换来抒发自己对佛教的理解。这首诗描绘了四季变化的景象,特别是冬天雪后的景象,寓意着清净和平和,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和修行的向往。同时,诗句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外界纷扰的超脱态度。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学思想。首先,“说法不应机,总是非时语”表达了诗人对适时行善的见解。他认为真正的佛法不是随意传授,而是根据时机选择适当的方式。接着,“天清地宁”则描绘了一个理想世界的状态,即天地清明、万物和谐,这是所有美好现象的根基。最后,“长至令辰”指的是冬至这一节气,象征着阳气开始回升,自然界呈现出一种新的生机。整体上,此诗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法则和内心平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