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鳖鼻死多时,何苦崎岖要觅伊。
无底篮儿收拾得,不妨挑取杖头归。
诗句释义:
- 南山鳖鼻死多时,何苦崎岖要觅伊。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前往雪峰的不理解或不赞同。”南山”可能代指某个特定的山或地区,而“鳖鼻”,可能是对某物的形象描述或象征,这里可能指某种特定形状或者特征的事物(如乌龟的鼻子)。”死多时”可能表示该事物已经存在很长时间,而”何苦”则是表达诗人不解的情绪。”崎岖”意味着艰难、曲折,这里用来描述寻找的过程。”要觅伊”即想要找到。整体意思是说,为什么非要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去寻找一个可能并不需要的东西?
- 无底篮儿收拾得,不妨挑取杖头归。
- 这部分是回应前面的质疑,表达了一种宽容或理解的态度。”无底篮儿”可能是指没有目的地、随意性的寻找方式,”收拾得”则表明找到了可以带走的东西。”不妨挑取杖头归”中的“挑取”意为挑选,“杖头”可能指的是杖头部分(即拐杖的上端),“归”表示返回。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个寻找是无目的且随意的,那么带回一些可以带走的东西也无妨,不必过分纠结于是否真正得到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译文:
送僧之雪峰
南山的龟壳已经死了很多天了,何必如此艰辛地去寻找他。
即使没有目的,随便找个篮子就能收拾起来,不妨挑些东西带回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僧人去往雪峰这一行为的不解和思考。首句以问话的形式引入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僧人行为的疑惑。第二句进一步解释这种疑惑,认为僧人的行为没有必要。第三句则用“不妨挑取杖头归”来回应前两句,暗示即使没有找到真正的目标,但能带着一些东西回家也是一种收获。最后两句则以一种较为平和的态度,表达了对僧人行为的理解和接受。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