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已前,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
十五日已后,只许老胡会,不许老胡知。
正当十五日,会不会,知不知。
风细细,日迟迟。
不惜黄金为弹子,牡丹花下打黄鹂。
【注解】
- 偈颂:佛教用语,梵语“阿偈”,意为佛经中的韵语,用以诵读佛经。
- 胡:这里指僧人。
- 知:了解、知道。
- 会:理解、领会。
- 风细细:形容风很小,轻轻吹拂。
- 日迟迟:太阳慢慢升起,时间拖得很长。
- 弹子:弹弓。
- 黄鹂:黄鹂鸟。
【翻译与译文】
在十五日之前,只有老和尚才能理解,不能和他人分享;在十五日之后,只能与他人分享,无法独自理解。
正当十五日这一天,可以分享但无法独自理解,可以理解但无法分享。
微风吹过,太阳慢慢升起,我们不吝惜金钱买弹弓,在牡丹花下打黄鹂。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知识共享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和文化的尊重。通过对比“十五日之前”和“十五日之后”,诗中强调了知识传播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了个体在集体智慧面前的局限性。诗人用“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来说明在某些情况下,个体的理解能力可能受到限制,需要依赖他人的分享才能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会不会,知不知”的疑问形式,表达了对知识共享的期待。诗人希望在共同的环境下,大家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知识交流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求。
诗中还提到了“风细细,日迟迟”,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为诗歌增添了诗意和美感。同时,“不怕黄金做弹子,牡丹花下打黄鹂”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之情。这种对美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古人生活情趣的一部分。
这首诗通过对知识分享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传播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