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皮上刮得霜,枯骨里敲出髓。
转得身,吐得气。
不是不是。
【注释】
偈颂:佛教禅宗的唱诵。偈:诗篇。颂:赞美词,也用来歌颂。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晚年所作的一组佛曲赞颂文之一。
面皮:比喻人的脸皮。刮得霜:比喻人的脸像被风吹霜打得发红一样通红。枯骨:指人的骨头。敲出髓:比喻人的精神得到锻炼和升华。转得身:指人通过修行,得到了精神的转变。吐得气:指人通过修行,得到了心灵的解脱。不是不是:表示否定。
【赏析】
这是一组以佛教禅宗为题材的偈颂。作者通过描绘自己苦行修炼的过程,表现了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追求。
“面皮上刮得霜,枯骨里敲出髓。”这两句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作者修行过程中的情景。首先,“面皮上刮得霜”,意味着作者经过长期修行,已经达到了一种清心寡欲的境界。此时,他的脸上仿佛涂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反映出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接着,“枯骨里敲出髓”,则进一步揭示了作者所经历的痛苦与磨砺。在漫长的修行道路上,他必须忍受身体的病痛与折磨,但正是这些苦难,使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转得身,吐得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修行的目的所在。通过不断地转念,他成功地将身心转变,获得了新生;通过不断吐故纳新,他成功地实现了心灵的解脱与超越。
“不是不是。”最后一句则是作者对整个修行过程的否定与否认。他认为自己的修行并非真正的成功,而是一种虚假的表现。然而,正是这种看似无意义的修行,却让他的内心变得更加坚定与执着。
这首诗通过对作者修行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其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追求。同时,它也启示我们,修行并非仅仅是外在的行为或仪式,而是内心的一种转变与超越。通过不断地转念、吐故纳新,我们可以逐步实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获得真正的自由与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