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下摩尼六七颗,涌高窣堵十三层。
分明一点钧心现,岂是黄金炼得成。
【注释】:
①撒下摩尼六七颗:指撒下的六颗、七颗佛祖舍利子。②涌高窣堵十三层:指舍利子从塔顶涌向塔基的十三层。③分明:明确,显然。④钧心:比喻佛心。⑤岂是:难道。⑥黄金炼得成:意即用金熔化也炼不成这一颗舍利子。⑦“舍利”为佛祖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的遗珠,因呈白色,故名。⑧窣堵波,佛教语,意为“石塔”、“堆石”。⑨盛:指装。⑩“一点”:一星点,形容小,极微。⑪参政:古代官名。⑫盛:装满。⑬“分明”:明显。⑭钧心:佛心。⑮岂:难道。⑯“岂是”:哪里是。⑰“黄金”:这里指金属。⑱“炼得成”:意思是用金熔化也炼不成。⑲“摩尼”:一种宝石。⑳“六七颗”:佛祖舍利子的数量词。㉑ “涌高窣堵十三层”,谓舍利子从塔顶涌向塔基,形成十三层。㉒赏析:
此诗描写了盛满舍利子的金塔。全诗意脉贯通,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令人惊叹不已。
首句以“忙古参政”起势,点明诗人所要描写的对象,即盛满舍利子的金塔。
颔联两句写舍利子在金塔中的情景。“撒下”二字,表明舍利子并非随意放置,而是有其特定位置;“涌高”两句则形象地描述了它们从塔顶到塔底的运动轨迹,以及它们在运动中所形成的鲜明对比。
颈联两句是对前两句的具体解释和补充。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舍利子比作明亮的一点,强调了它们在金塔中的显著地位;同时指出这些舍利子并不是用黄金炼成的,从而进一步突出了它们的稀有与珍贵。
尾联两句对整首诗歌进行了升华。通过“分明一点钧心现”、“岂是黄金炼得成”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舍利子的赞叹之情。他相信这些舍利子是佛祖留下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它通过描绘盛满舍利子的金塔这一具体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舍利子的赞美之意。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珍惜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因为它们都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守护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