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山同静,亭安紫翠间。
无时临镜水,终日见南山。
子敬心犹杂,渊明意自闲。
坐来轻世事,薄暮鸟飞还。
【注释】
人与山同静,亭安紫翠间。
紫翠:指紫色的山石和翠绿的树木。
无时临镜水,终日见南山。
镜水:指镜子一样的水面。
子敬心犹杂,渊明意自闲。
子敬:王献之,字子敬,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渊明: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坐来轻世事,薄暮鸟飞还。
薄暮:傍晚。
【赏析】
题于暇亭的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人”与“山”为题,写景抒情,寄情山水之中,抒发了诗人在宁静中求得心境平和、淡泊名利的情怀。
首联“人与山同静,亭安紫翠间”,写亭子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作者选择了一个幽静的环境——一个位于山间的小亭子。在这里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
颔联“无时临镜水,终日见南山”,写亭子的四周景色。作者通过描绘亭子周围的景色,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子敬心犹杂,渊明意自闲”,写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作者借用了两位古代文人的名字——王献之和陶渊明。王献之是一位书法家,而陶渊明则是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这两位文人都有着独特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方式。因此,这里的“子敬心犹杂,渊明意自闲”可以理解为他对于这两位文人的生活态度表示赞同。他认为,像他们这样的文人应该保持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被世俗所影响。
尾联“坐来轻世事,薄暮鸟飞还”,写诗人对于人生的看法。这里的“轻世事”可以理解为对世间万物的淡然看待,也可以理解为对世间纷争的看淡。而“薄暮鸟飞还”则表达了一种归隐之意。诗人希望能够像鸟儿一样回归自然的怀抱,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由。
这首诗通过对亭子周围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的抒发,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美丽画卷。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也透露出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