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媪已相催,喧喧鼓笛来。
荒祠三面水,老树一身苔。
休咎冯巫语,凶丰信珓杯。
神前酾酒罢,风散纸钱灰。
【解析】
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翁媪”指年老的夫妻,“鼓笛”是乐声,“喧喧”是声音的形容词。“荒祠”是野神庙,“三面水”指四面环水。“一身苔”指庙中长满了苔藓的树。“冯巫语”“信珓杯”都是迷信活动。“神前”指祭祀的地方,“酾酒”是指祭祀时洒在神像前的酒。最后一句的意思是:神像前洒完的酒已经散了,纸钱也烧成了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迷信活动的批判和否定。
【答案】
译文:
老夫妻催人祭祀,鼓笛声中来。
庙宇四面环水,长着满身青苔。
祭祀求神保佑平安,占卜预测吉凶。
祭祀完毕后,纸钱被风吹散。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祭祀情景的诗歌。全诗以“野祠”为题,从祭前、祭中到祭后,依次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现了祭祀的热烈气氛,以及祭祀者虔诚的心情。
首联“翁媪已相催,喧喧鼓笛来。”写祭祀者到来的情景。“翁媪”指老年夫妇。“相催”说明祭祀者来得早,且多。“喧喧”指鼓声、笛声等的声音,这里用声音来形容人来人往。“三面水”指四面环水的庙宇。“身”“满”“风”分别表示长满青苔的树、祭祀者、纸钱被风吹散的情景。
颔联“荒祠三面水,老树一身苔。”“荒祠”指野神庙。“一身苔”指树木上满是苔藓。“老树”与上句的“长满青苔”照应,都写树木,但前者是具体写树,后者是泛写树木。
颈联“休咎冯巫语,凶丰信珓杯。”“休咎”指吉凶祸福,“冯巫语”指请巫师卜卦问吉凶。“信珓杯”“信”字是相信的意思,指祭祀者相信巫师的话,并按照巫师说的去做。《论语·子路》:“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汉书·董仲舒传》:“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之?曰:仁而已矣!”意思是说,天地最大的德行是生长万物,圣人最珍贵的宝物就是地位。那么怎样去保持呢?那就是仁爱了。所以作者认为,人们要相信巫婆的神谕和巫师的预言,相信这些巫术和预言能带来好的结果,这样才能得到神灵的庇佑,获得丰收。“风散纸钱灰”,意思是风将祭祀者撒下的纸钱吹散了。这句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和对死后世界的向往。
尾联“神前酾酒罢,风散纸钱灰。”意思是祭祀完毕,酒宴散尽,纸钱也被风吹散了。“神前”指祭祀的地方。“酹”(lèi)酒是祭祀时洒在神像前的酒。“风散”指纸钱随风飘散。这两句诗写出了祭祀者的虔诚心情和对神灵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朴素的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