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满啼猿石,风回落雁洲。
半生为远客,此夕欠同流。
白月无穷意,沧波不尽秋。
倚阑吟未足,长啸上峰头。

《宿海上正觉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写诗人夜晚独宿于海上的一座寺庙,因见霜满啼猿石、风回落雁洲,而触发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表达了他欲归不能、欲去未去的无奈和悲凉之感。

下面是逐句翻译:

  • 霜满啼猿石,风回落雁洲。
    霜覆盖了山石,秋天的寒风吹过回雁的洲渚。
  • 半生为远客,此夕欠同流。
    大半辈子都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漂泊,今天晚上没有与乡亲们一起度过。
  • 白月无穷意,沧波不尽秋。
    明亮的月光似乎在诉说无尽的情意,浩瀚的水波似乎在诉说不尽的秋意。
  • 倚阑吟未足,长啸上峰头。
    倚着栏杆吟诵诗歌却感觉不满足,高声长啸登上山峰之巅。

注释:

  1. 霜满啼猿石:霜冻覆盖了岩石,使它们看起来像是在啼叫的猿声。
  2. 风回落雁洲:秋风扫过落雁的洲渚,仿佛是雁群在空中飞翔的声音。
  3. 半生为远客:诗人用“半生”形容自己漂泊在外的时间长短,表达了自己长时间远离家乡的辛酸。
  4. 此夕欠同流:今夜没有与家人或朋友共度时光,感到有些遗憾。
  5. 白月无穷意:明亮的月光给人以无尽遐想的空间,似乎在诉说某种情感。
  6. 沧波不尽秋:水波浩瀚无际,秋天的景色也似乎在不断延伸。
  7. 倚阑吟未足:诗人倚着栏杆吟诵诗歌,但总觉得意犹未尽。
  8. 长啸上峰头:高声长啸,想要登上山峰之巅,寻求一种超越尘世的感觉。

赏析:
李白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夜晚景象。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短暂旅程的感慨。首句中的“霜满啼猿石”,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风回落雁洲”则通过声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空旷而遥远的氛围。这种写法既增强了诗句的画面感,也让读者更加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深度。此外,诗中多次使用“不尽”等字眼,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的哀愁。整首诗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李白诗歌中典型的抒情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