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长依止,人间境亦偏。
壁萝斜引蔓,崖竹倒垂鞭。
野鹤通秋梦,妖狐恐夜禅。
愿来相伴住,解脱世间缘。
【解析】
“赠山友”是题目,点出这首诗的主旨。此题可从诗眼、炼字和意境三方面来赏析。
“此地长依止”,“依止”意为停留。“此地长依止”,即诗人在此地常留居。首联点明地点,交代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时间和地点,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颔联写景,以物拟人。“壁萝斜引蔓”一句,描写壁上的青藤顺着石壁弯曲着向上生长,好像在引导人们去攀援,又好似要引诱人们爬上去。这两句写壁萝,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壁萝写得有情有致,生动活泼。“崖竹倒垂鞭”,描写崖竹倒垂下来,好像长长的马鞭。诗人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崖竹的形态,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崖竹的图画。颈联写动物,以景喻人。“野鹤通秋梦”,“野鹤”指山中的白鹤,它们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已经超脱了尘世的纷扰。尾联抒情,表明心愿。“妖狐恐夜禅”,这里的“妖狐”指山里的狐狸,它们狡猾而又善于钻营。诗人担心这些狐狸会趁夜色偷偷下山去偷鸡捉羊,因此感到害怕。“愿来相伴住,解脱世间缘”,诗人希望和山中的朋友一起隐居在这里,摆脱世俗的烦恼。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向往隐逸的思想。
【答案】
赠山友
长依此境,人间偏狭。 壁萝引蔓,崖竹倒悬。 野鹤秋梦,妖狐恐禅。 愿伴山居,脱离凡缘。
译文:
我在这个地方长久地居住下来,这里的生活也显得有些狭窄。 墙壁上的青藤顺着石壁弯曲着向上生长,好像在引导人们去攀援,又好似要引诱人们爬上去。 崖边的竹子斜着生长,就像倒挂着的长鞭似的。 在山中生活的野鸡,过着清静的秋天生活,而山中的狐狸则怕夜晚下山去偷鸡捉羊。 我希望和你一起来到这个幽静的地方共同度过几天,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怀诗。诗的开头四句,就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相逢的地点,以及自己在此地的心境。
首句“此地长依止”,表明自己在此地已久,且将长期居住下去,可见与友人相知甚深。“长依止”三字,不仅写出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而且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次句“人间境亦偏”,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此处的孤单感。“境亦偏”,是说人虽多,但都像诗人一样远离尘嚣。
颔联写景。诗人以“壁萝”、“崖竹”自比,表现出自己如壁萝、如崖竹一样高峻洁净的人格。“壁萝斜引蔓”,“崖竹倒垂鞭”,诗人通过描写植物的生长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性情,既突出了自身的独立不群,又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既写出了友人的高洁,又表现出诗人的坦荡胸怀。
颈联写动物。“野鹤秋梦”,“妖狐恐禅”,诗人用“野鹤”喻指友人,表达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而“妖狐恐禅”一句,则写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感。
最后两句抒情。“愿来相伴住”,表明诗人渴望与友人相伴,共度美好时光;“解脱世间缘”,则表明诗人想要摆脱世间纷扰,实现心灵的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对人物的刻画及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