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德寡知音,浮沤亦易沉。
终因三昧火,始验一生心。
讲齿犹存玉,轮珠自化金。
几多空掩胾,遗臭在山林。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李公择。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题杲东轩阇维齿不坏轮珠变金色
“杲”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太阳或光明,所以“题杲东轩”可能是在赞美日出的美好。
“阇维”是指佛教仪式中的一种,用来纪念死者。
“齿不坏”意味着坚固不摧,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和不朽的精神。
“轮珠变金色”则是一种象征,轮珠(佛珠)在佛教中是修行者用来记数念诵的工具,金色则代表了佛法的庄严神圣。
全德寡知音,浮沤亦易沉
“全德”指的是完美的道德品质,“寡知音”表示缺乏理解自己的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其难以被理解的孤独感。
“浮沤”是指水面上的泡沫,这里用来形容世间的名利如泡沫般短暂易逝。
“亦易沉”意味着即使拥有美好的品质也可能会遭遇挫折和不被理解。
终因三昧火,始验一生心
“三昧”(梵语Sanmatsara,意为专注、定心),是佛教用语,代表一种修行的状态。这里的“终因三昧火”可以理解为经历长时间的修行后,终于能够通过内心的修炼来抵御外界的诱惑。
“始验一生心”则是说在经历了长期的修行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讲齿犹存玉,轮珠自化金
“讲齿犹存玉”指的是牙齿虽然磨损但仍然坚硬如玉。这里的“玉”代表着纯洁和坚韧的品质。
“轮珠自化金”则是说佛珠虽然由金属制成,但在佛教徒手中却能转化为金色的佛性。这里的“自化金”指的是佛珠内在的智慧和慈悲,它们可以转化为金色的光芒照耀他人。
几多空掩胾,遗臭在山林
“几多”表示数量很多,这里可能指的是那些因为贪婪、虚伪等不良品质而被世人所忽视的人。
“空掩胾”中的“空”可能是指空虚、无意义,而“胾”则是指食物的肉块,这里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似繁华,实则内里空洞的人。
“遗臭在山林”则是说这些人虽然生活在繁华的世界之中,但却留下了恶臭,成为了人们厌恶的对象。这里的“遗臭”可以理解为留下不好的影响或名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和个人修行的深刻理解。他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守道德原则的决心。同时,他也提醒读者要关注社会现象,警惕那些表面繁华却内在空洞的人。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