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几家住,茅屋障春泥。
麦陇微通径,桑林半阁梯。
过溪孤放犊,隔巷数声鸡。
全似桃源里,游人到欲迷。
《山村》
山村几家住,茅屋障春泥。
麦陇微通径,桑林半阁梯。
过溪孤放犊,隔巷数声鸡。
全似桃源里,游人到欲迷。
注释:
- 山村:山间的乡村。
- 几家:有几户人家。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障:阻挡。春泥:春天的泥土。
- 麦陇:小麦地里的田埂。微通径:隐约可见小径。
- 桑林:种植桑树的地方。半阁梯:一半是楼梯一半是梯子。
- 过溪:在溪边放牧。孤放犊:独自放养的牛犊。
- 隔巷:隔着一条小巷。数声鸡:听到几声鸡叫。
- 全似桃源里:完全像桃花源一样。
- 游人:游客。到欲迷:到了那里都想要迷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的一个宁静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简洁的叙述和生动的描绘,但却能深深打动人心。
首句“山村几家住”,点明了这是一处山村,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卷。接着,诗人通过“茅屋障春泥”和“麦陇微通径”等细节描写,展现了山村的自然风貌。这些细节虽然平淡无奇,但却给人以质朴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这个宁静的村庄之中。
第二句“桑林半阁梯”,进一步展示了山村的田园风光。桑林半阁梯,意味着桑树成行,梯田交错,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风景。这样的景色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乡村的魅力。
第三句“过溪孤放犊”,则展现了山村的日常生活。孤放犊,指的是独自放养的牛犊,它们自由自在地在溪边嬉戏,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一画面不仅反映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一句“隔巷数声鸡”,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山村的另一面。隔巷数声鸡,意味着在村落中传来了阵阵鸡鸣声,这声音似乎在诉说着乡村的宁静与安详。而“全似桃源里,游人到欲迷”,更是一种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它表达了对于这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的高度认同,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逃离都市喧嚣、寻找心灵净土的渴望。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细腻的描写,成功地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以及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