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夜来雪,失却登山径。
晓望东冈头,寒花满松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结合选项分析。
东冈晓雪:清晨时分的雪景。
注释:清晨时分,天刚亮,雪还在下;雪后,山中小路被雪覆盖了,难以辨认。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冬日雪景图。“东冈”是山上的地名,“晓雪”指早晨下的雪。“夜来”二字交代了时间,从夜晚到清晨的时间跨度很长,而诗人却只字未提,可见大雪之猛烈和持续时间之长。“失却登山径”一句,写出了因积雪而难辨路径之苦,也表现出诗人对雪后的美景的向往之情。“晓望”点出了时间,说明诗人是在晨光初照之时远眺。“寒花满松顶”两句是写远景,“寒花”即早开的梅花。这一句描写的是远望时所见景色,以近观远眺,远近相映成趣,意境更加开阔,给人以美的享受。
【答案】
译文:夜幕降临,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山路变得难以辨认了。清晨起来远眺,只见山上东冈头上,满山遍野的梅花盛开,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
赏析:诗的前两句,先写“夜雪”,后写“登山”。这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夜雪”与“登山”构成一种时间上的反差:一个在“夜幕”,“一个在“晨曦”。“夜雪”与“晓望”又构成一种空间上的对比:一个是暗处,一个在明处。这种时空上的变化,使诗境具有了一种朦胧美。
第三句写“晓望”。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有情。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晓望”所见之景,而是先写“登山”,再写“晓望”。这就为后两句写景作好了铺垫。
第四句写“远望”。“远望”与前面的“登山”“晓望”构成一种空间上的对比:一个是近处,一个在远处。这种空间上的推移,使诗境显得更为开阔。
最后两句是写远景。“远望”所见之景是满山遍野的“寒花”。“寒花”与“晓望”遥相呼应,构成了一种空间上的对比:一个是近处,一个在远处;一个在白皑皑的雪地之上,一个在洁白如玉的梅林之中。这种空间上的推移,使诗境显得更为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