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哉虾蟆精,食月食之既。
天地皆幽昏,使我增永忾。
【注释】
虾蟆精:传说中一种会吐火的蛤蟆。
食月:吃月亮。
幽昏:昏暗无光。
永忾(kuài):长久的愤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次日蚀现象的描写和感慨。《全唐诗》中没有收录这首作品,但可以肯定它不是作者本人的作品。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天地昏暗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感慨之情。
“月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题材之一。诗人通过观察天象,发现月亮被吃掉了一部分,从而引发了自己的感想。这种自然现象在古代文人看来是一种不祥之兆,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恐惧和忧虑。
“酷哉虾蟆精,食月食之既。”诗人将虾蟆精比作恐怖之物,认为它吞食了月亮,使得天空变得昏暗无光。这里的“酷哉”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一自然现象的恐惧和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迷信和恐惧心理。
“天地皆幽昏,使我增永忾。”诗人进一步描述了天地之间的黑暗景象,并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现象的长久愤慨之情。这里的“幽昏”形容了天空的昏暗无光;而“永忾”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一自然现象的持续不满和愤慨情绪。
【译文】
令人畏惧的蛤蟆精,吞吃了月亮已经吞没了。
天地都被黑暗笼罩,让我长久地发愁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