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三更风作恶,堕林橡栗如飞雹。
山童清晓问禅翁,翁在定中都不觉。

昨夜

昨夜三更风作恶,堕林橡栗如飞雹。

山童清晓问禅翁,翁在定中都不觉。

注释:

  1. 三更:古代时间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三更即半夜1点至3点之间。
  2. 坠林:落下,掉入。
  3. 橡(qiàng)栗:橡树果实,一种可食用的坚果。
  4. 清晓(qǐng):天刚亮的时候,早晨。
  5. 禅翁:禅宗和尚,这里指老和尚。
    译文:
    昨夜,三更时分狂风大作,橡子、栗子纷纷坠落如同飞来的冰雹。
    清晨,有个小孩去问老和尚:“禅翁,昨晚您在打坐时,有没有感觉?”老和尚答道:“我在打坐时,全神贯注,没有察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景象。第一句通过“昨夜”一词,为读者设定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接着,诗人描述了夜晚的情景——三更时分,一场狂风席卷而过,橡子和栗子纷纷从树上坠落,如同冰雹一般。这种自然现象的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象征意义。橡子和栗子通常被视为勤劳的象征,它们在树上生长,成熟后掉落地面,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规律。然而,在这狂风之夜,橡子和栗子却仿佛被无情地夺走了生命,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

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场景的细节。诗人用“堕林”一词来形容风势之猛烈,使得原本挂在树枝上的橡子和栗子纷纷跌落。这一细节描绘了风的力量之大,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残酷与无情。

第三句则转向了人物对话。一个小孩清晨来到一位老和尚面前,询问昨晚老和尚是否注意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与关切。老和尚的回答则揭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我在打坐时,全神贯注,没有察觉。”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老和尚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也体现了禅宗修行中的一种境界——心无旁骛,专注于内心的修炼。这种境界使得老和尚在狂风之夜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明,不受外界干扰。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寂静而神秘的夜晚景象。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人物动作的捕捉以及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人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微妙关系。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安宁的人生态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